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委关于2003年秋种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农委《关于 2003年秋种工作意见》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三年八月四日
关于2003年秋种工作意见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二○○三年七月二十六日)
秋种是全年农业的基础。搞好秋种工作,对于迅速恢复灾区农业生产,夺取全省明年午季丰收,具有重要意义。今年秋种工作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农产品 市场竞争力为重点,努力实现五个突破: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要 有新突破。进一步提高小麦、油菜等主要农产品的优质率,重点 建设一批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双低油菜示范基地,力争全省优质专用小麦达到40%,优质双低油菜达到90%.同时,加大无公害 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提升明年午季粮油质量安全水平。 二是在生产水平上要有新突破。 通过主攻单产,用3年左右的时间, 使全省小麦和油菜单产分别突破300公斤/ 亩和130公斤/ 亩。 三是秋冬季农业开发要有新突破。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大开 发力度,在调整好粮油作物区域布局的同时,加快发展秋冬季蔬 菜、牧草等高效经济作物。四是在病虫害控制和良种应用等关键 技术上要有新突破。 要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提高病虫害控制能力,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机播机收等适用技术,为实现明年午季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突破提供技 术支撑。 五是在服务 方式上要有新突破。各级农技推广机构要做到工作重心下移,深 入基层,克服困难,创新服务方式,把农业技术、信息真正送到 农民手中,转化到现实生产力。
要实现上述五个突破,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六项措施:
一、调整区域布局,强化优质农产品的规模化开发。
结合实 施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进一步调整秋种作物布局。油菜要在稳定沿江的基础上,重点开发江淮地区,着力建设沿江 和江淮1 00万亩双低油菜产业带;弱筋小麦要向沿淮集中,强 筋小麦向淮北中北部集中,重点建设沿淮400万亩弱筋小麦产业带和淮北中北部600万亩强筋小麦产业带。以国家商品粮油生产 基地、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农产品优质化项目为依托,集中资金和技术,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以良种补贴 为抓手,实行统一供种,做到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或一县一品。
二、突出重点,加快关键技术转化步伐。
一是重点解决病虫危害。强化病虫害测报体系建设,提高测报水平,通过选育选用 抗病良种、调控生态条件、筛选应用高效农药、建立重大病虫害防治应急机制等综合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危害。二是发挥良种在 增产提质抗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各地要明确主推品种,选好搭配品种,积极引进、筛选接班品种,尽快形成主推品种、搭配品 种、接班品种的层次布局,坚决扭转生产用种过多、过乱的局面。要加强品种配套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充分 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要选用优质、高产、抗性等综合性状好的良种,各地尤其是沿淮地区要把抗赤霉病、抗穗发芽能力作为选 用品种的首要条件。油菜要选择“双低”高油和抗(耐)菌核病的高产新品种。淮北中北部地区小麦要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减少 春性品种,适当扩大弱冬性品种。三是大力推广综合配套技术,提高技术应用的标准化水平。以精(少)量机播技术为核心,实 行农机农艺配套;推广高产保优栽培和轻型节本增效技术。
三、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积极探索实现良种 统供、病虫统治、肥料统配的有效途径,提高技术服务的组织化程度。二是加快技术的物化进程。通过包衣种子、专用肥料、专 用农药、育秧剂、新型农机具等物化技术的开发与推广,把复杂技术简单化,单项技术集成化,促进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三是 大力倡导技术承包服务。组织农技人员创办各种类型的专业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代育秧苗、生资供应、测土配方施肥、病 虫草害防治、优质安全产品开发等专业化、系列化技术服务,促进农技人员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四是引导农技服务体系积极 参与产业化经营,加强与供销、粮食、科研、教学机构的协作与联合,为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提供生资供应和技术服务。五是 抓好示范服务。组织农技人员下乡进村驻点,建立优质高产标准化示范片,创办乡镇科技示范场,领办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开 展“万、千、百”优质高产示范活动,辐射带动面上农业技术推广。六是搞好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加快信息传递,提 高信息和技术的入户率。
四、抓好产销衔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抓住我省扩大粮 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引导企业和农民签订产销合 同,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指导农民按标准进行生产。强化弱筋小麦的市场开拓,实施“走出去”战略,与省 外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确保优质弱筋小麦持续稳定发展。加强优质油菜的综合利用,创立知名品牌,提高油菜产业化水平。
五、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灾能力。
在建好大型水利工程的同时,把土地整治、培肥地力、秸秆综合利用、沟渠配套等作为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秋种前要组织农田基本建设穿插战,提高抗旱除涝能力。要依靠科技,充分发挥农机在抗灾秋种 中的作用。沿淮地区要把“三沟”配套作为提高秋种质量的重点。江淮地区要充分利用水稻收割后墒情较好的有利条件,大力推广 油菜早直播技术,减少夹秋旱对油菜播种的影响。沿江地区要及早开沟排水,确保油菜适期栽种。各地要及早制订抗灾预案,做 好物资、资金、技术准备,确保在适宜播种期内高质量完成秋种 任务。
六、加强领导,确保今年秋种水平有明显提高。
各地要切实把秋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注意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小麦、油菜等良种补贴试点工作,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要重视良种、植保、地力等农业基础性工作,对关键技术和良种选育的科研攻关、良种引进示范、病虫测报、突发性的重大病虫应急防治、地力监测与秸秆禁焚等新技术的应用给予必要的扶持。要把灾区秋种工作作为抗灾救灾的重要内 容,帮助灾区解决好种子、肥料以及秋种资金困难。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农业部门要及时组织种子 调运和供应,农机部门要搞好农机服务,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供销部门要做好农资供应,金融部门要加大秋种小额贷款发放力 度,确保秋种资金供应,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大市场检查力度,打击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不法行为,确保秋种农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