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应对金融危机促水产品出口走出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2008年出口额达106亿美元,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已连续7年位居世界水产品出口首位,连续9年位居我国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但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水产品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遭遇严重困难,2009年前两个月出口额同比减少11.9%,降幅之大为历史罕见。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农业部和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积极应对,全力促进水产品出口走出困境。
一是加强行业指导,研究落实对策。今年初农业部副部长牛盾亲自带队深入重点地区,走访出口企业,并主持开展“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指导企业克服困难,提振信心,促进各地落实国家各项扶持政策。4月份农业部渔业局和国际合作司组织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召开对虾产业发展政策协调会,邀请商务部和国家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人员与水产重点出口企业进行座谈,共商促进对虾出口对策办法。11月份农业部渔业局又专门召开有重点水产品出口地区渔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专家参加的水产品出口贸易工作座谈会,交流各地工作,研究部署促进水产品出口贸易走出困境的措施和意见。
二是以迎检为契机,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今年欧盟对我水产品出口卫生体系进行了三次考察,涉及辽宁、浙江、福建、广东、江苏等地的水产品加工厂、水产养殖场、捕捞渔船、渔港码头、交易市场、养殖海域及质检中心等,考察密度、广度和深度均前所未有。为了保持我对欧盟持续出口,农业部配合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妥善应答欧方提出的问卷要求;联合致函相关省人民政府,商请做好迎检工作;组织开展迎检培训,指导相关各地做好养殖场、渔船、渔港卫生监管工作。与此同时,农业部还以水产苗种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为促进水产品出口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积极反映问题,争取有利政策。欧洲鳗是我国重要水产出口品种,今年3月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保护名单,按有关规定,要取消其享受的出口退税优惠,并要交纳资源保护费和进出口管理费,鳗业出口遇到严重挑战,福建、江西、浙江等大部分养鳗场面临倒闭危险,广大鳗鱼养殖和出口企业反映强烈。农业部立即组织有关行业协会,反映产业困难和企业呼声,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了税费减免问题,使鳗鱼养殖和加工出口避免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