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政策网

粮油茶糖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业“六大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节选)

时间:2010-05-13 来源:  作者: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业“六大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节选)??
(2004年5月10日〓浙农综〔2004〕3号)??
为建立健全我省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农业和农村经
济管理部门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发展机制,强化公共服务和管理,全面提升农业
发展层次,根据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我厅组织制定了《浙江省农业“六大体系”
建设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农业“六大体系”建设规划(节选)??
二、农业“六大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
(五)农业法制保障和动植物疫病控制体系?
农业法制保障和动植物疫病控制体系,是以农业立法体系、行政执法体系、执法监督体系和
动植物疫病控制体系建设为重点,通过加强法制宣传,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依法监督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体系。?
指导思想:以依法治国方略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
彻党的十六大精
神,依据法律法规,完善农业地方立法,深入普法,深化农业执法体制改革,强化农业法制
监督,加强动物防疫体系、植物检疫体系和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络建设,以提升能力为核心,
努力构建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法制保障和动植物疫病控制体系,为全面推进农业
和农村现代化保驾护航。?
总体目标:?
——地方性农业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坚持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规范
农资市场秩序,研究制定有关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市场主体、
农资质量管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规和规章,构建与国家法律法
规相配套、符合浙江实际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操作可行的地方性农业法规体系。?
——农业执法和法制监督能力进一步增强。建立上下贯通、职责明确、行为规范、运行有效
的农业法制监督和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成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过硬、装备精良的专
职农业法制监督和行政执法队伍;建立农业法制监督和农业执法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农业执
法公平、公正,提高法制和执法效能。?
——农业执法力度明显加大。健全完善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基本建立
农业投入品安全监管体系,有效遏制坑农害农行为,维持良好农资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农民
合法权益。到2007年,做到立案查处率达98%以上、行政处罚结案率达98%以上、办案正确率
达98%以上。?
——农业干部职工法律素质明显提高。全面实施农业“四五”普法规划,增强农业
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意识,做到“知行
合一,学用结合”,推动农业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争取农业系统领导干部
和行政执法人员普法面
达100%,干部职工的普法面90%以上;农资生产和经营人员的普法面达80%以上,农民
的法律素质明显提高。 ?
——植物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重点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
预警系统、植物检疫防疫系统、农药安全使用监管三大系统,提高对重大病虫害和植物疫情
准确检测预警、应急控制和多功能服务能力;提高对农药安全使用与监管等综合能力。最大
限度防止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和传播蔓延,有效保障农作物生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病虫害中长期预测准确率达到85%以上(提高5~10个百分点),短期预测准确率达95%以
上;将病虫害危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3~5%以下;降低农药的使用量30%。 ?
——动物疫病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防疫与畜产品安全信息
网络,建立动物防疫、疫情监测和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系统,提升预防、预测预报各种动物
疫病、新发病、外来疫病的能力,和对动物疫情迅速反应与及时扑灭能力,有效控制重要动
物疫病,确保畜产品安全。建立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并
基本达到国际兽疫局(OIE)的有关标准的5个免疫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3个免疫无规定动
物疫病区和3个缓冲区。?
建设重点:?
1.建立农业法制保障机制。
加快地方农业立法,加大农业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实现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农业,
使农业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1)地方农业立法。
根据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
展实际,制定地方立法规划,完成农业立法项目的调研、起草、论证,建立农业立法储备项
目库并完成立项。五年内计划完成《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浙江省农业机械管
理条例》、《浙江省种子法实施办法》、《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浙江省农
业专业合作社组织条例》、《浙江省沼气、太阳能技术促进办法》、《浙江省食用菌管理办
法》、《浙江省肥料管理办法》和《浙江省农业植物保护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立法
调研、起草和论证工作;做好《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浙江省重大动物疫病扑灭应急条
例》、《浙江省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管理条例》等立法储备项目的立项工作,逐步完善畜
牧业法制框架,力争每年出台1~2部农业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同时,指导有立法职能的较大
城市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立法调研工作,及时制定规章,把法律空白的领域先管起来
,为更高层次的立法提供经验。?
同时,按照WTO规则、《行政许可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继续做好地方性农业法规、
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和修改。?
(2)法制宣传教育。一是全面推进“四五”普法规划的实施。
加强普法宣传的组织领导,编印教材,落实经费。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四五”
普法试点县(市)的指导,引导和带动全省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农业
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为“三农”服务的
水平。同时加强对农村(乡镇)、村干部和农民的法律宣传,
努力使普法教育为规范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秩
序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探索法制宣传教育机制,提高宣传效果。充分利用媒体、农技11
0、农业信息网络
等各种有效载体,开展法制教育活动,营造农业法制教育的良好氛围;定期组织开展全省性
农业法律服务下乡活动,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配合重大涉农法律法
规出台,开展面向社会的大规模宣传活动,扩大农业法律法规普及面,提高影响力。
三是继续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培训。完善并严格执行执法人员上岗培训和考试、考核制
度;建立不同岗位的干部法律法规培训、考试、考核制度,加强对农业法制工作人员和执法
人员的法律和业务知识更新;实施法制骨干在职学历教育,优化执法人员学历结构,提高农
业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
(3)农业行政执法。
一是加强综合执法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执法装备水平。在规划期内,分批分期为
市、县农业行政执法单位配备必需的执法装备,以进一步提高装备水
平和执法效率。依托浙江农业
信息网,建设农业法制统计和信息网络,开发农业法制统计、农资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处理等
应用软件,与市县级建立公共模块接入,实现网上完成农业法制(执法)统计的报送、行政
许可和农资企业信用的查询、投诉举报等,实现农业法制信息的共享。二是强化农业
投入品安全监管和农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质量安全监测
制度和农资企业信用制度,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从注重生产环节的管理转变为生产、
经营、使用的全程监管。建立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督检查和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严格执行农业
投入品禁用、限用制度,对农业投入品源头单位实施严格监管,督促重点源头单位施行生产
经营全过程质量安全监控,建立健全生产经营档案。全面推行农资生产经营品种、质量安全
承诺制。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畜产品药物残留的监督抽检,每年抽检样品25
00批次以上;每年组织开展3~5次农业投入品市场专项整治活动。
建立全省农资企业信用管理机制,加大农资管理相对人信用评价监管
力度,制订规范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和评价制度,健全完善企业信用记录和登记公
示制度,定期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守法等情况开展信用评价,构建农资企业信用预警机制,全
面推行农资企业信用和质量信用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内部信用管理,提高诚信度。?
(4)农业法制监督。
建立和完善农业执法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执法监督。
一是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以行政执法责任制为核心的行政执法层级监督制度和机制,建立健全行政
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加强执法程序、执
法行为的监管,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规范执法行为,统一法律文书、执法案卷等。三是
加强执法人员监管,严格执法证件、执法标志、着装等的管理,整顿执法队伍;四是定期开
展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案件质量和行政许可满意度等监督检查。五是强化行政执法案件的
复议和听证,加强对依法行政、行政许可办理和行政处罚决定等重要执法环节的法律审查。
?
2.植物疫病控制工程建设。
植物疫病控制工程建设包括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植物检疫规范化建设系统、植
物病
虫害防治系统,农药安全使用与质量监控系统、植物保护技术支撑系统、植物保护物资保障
等六大基础系统建设。规划期内,重点建设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
和植物检疫规范化建设系统。?
(1)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
续建扩建省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监控测报中心,续建和新建一批重大病虫害测报监控区域站,
完善县级病虫测报站,维护重大病虫检测网,建立以省站为中心、市级区域分中心和区域优
势农作物病虫测报专业站为骨干、县级病虫测报站(点)相配套,布局合理,运作高效,反应
快速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做到快速采集警情、准确分析警情与划分警度、迅速发
布警报及组织实施预警。?
建设省级农作物病虫监控指挥中心1 个,改造和新建市级病虫监控分中心7个、区域优势农
作物病虫监测专业站31个、危险检疫性病虫监测站2个,建设县级病虫测报站(点)12个,
改造和维护省重大病虫监测网。?
根据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要求和病虫害区域性特点,在沿浙北和杭州湾、浙东南蔬菜主产区
和加工出口基地、台温丽金衢柑桔产业带、浙中和浙西北茶叶主产区、杭嘉湖桑区、浙中中
药材及花卉基地等,重点建设一批蔬菜、果树、茶叶及名特优新农作物的区域性病虫
测报站。?
(2)植物检疫规范化建设系统。逐步建设和完善省级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检测中心、市
、县(市、区)
区域性植物检疫站和实验室、疫情检测站、公路检疫检查站、市场检疫监督点,改进技术装
备,建立完善的植物检疫网络,同时,开展重要有害生物的预防、除治、管理和检疫处理技
术研究、示范和推广,有效识别外来有害生物;建立入侵害虫危害风险评估体系、入侵害虫
精确定位技术体系和及时有效的应急扑灭技术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植物检疫工作,
提升监控和扑灭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技术水平。?
建设省级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检测中心1个,建设市级站11个、县级站70~80个、检查
点5个。?
3.动物疫病控制工程建设。
建设和完善动物疫病控制的五大基础系统。?
(1)重大动物疫情信息预警系统。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的基
础上,在省及11个市动物防疫监督所建立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预警中心,建设内容主要是
重大动物疫病的疫情
信息的采集、报告、分析、处理和发布网络,实现重大动物疫情的快速报告、预警,为重大
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2)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系统。
在省及11个市动物防疫监督所内建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CADC),在县(市、区)建立动物
防疫分中心。在国家无规定疫病区和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仪器设备投资的基础上,重点加
强标准化动物疫病监测诊断实验室的建设。按照农业部发布的《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暂
行规定》的要求,在省动物防疫监督所建立P3实验室,在11个市动物防疫监督所内建立P2实
验室,在县(市、区)建立基础实验室。?
(3)动物疫病检疫和监督系统。
强化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功能,完善省、市、县三级动物检疫和监督系统。在省动物防疫监督
所内建立“浙江省重大动物疫病风险评估中心”;加强省、市、县三级动物防疫监督
所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标准化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室;续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管辖的定
点屠宰场(点)的检疫室,设立标准化屠宰检疫操作室;续建15个省际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
站,新建3~5个高速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新建3~5个铁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完善
交通环节防疫屏障网络;建立5~8个病害动物及其产品区域性无害化处理中心。?
(4)动物防疫物资保障系统。
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控制扑灭所需的防疫物资储备,以应对突发、新发重大动物疫病的物资需
求。建立省、市、县三级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控制防疫物资储备库。针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
研究开发紧急防疫制品,控制扑灭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需要,新建省兽用生物制品研发中心
。?
(5)畜产品安全监测系统。
续建省和11个市畜产品安全监测中心,完善检测功能,全面开展对畜牧业投入品和畜产品质
量安全的检测工作。
友情链接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