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亮剑”严打哄抬农产品价格
编者按:“蒜你狠”、“豆你玩”,成为时下农产品(000061,股吧)市场两个流行名词,在去年经历了大蒜价格50倍飙升后,以绿豆为代表的豆类产品也坐上了价格上涨的快艇,再次诠释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的疯狂。靠哄抬炒作演绎的农产品价格狂飙接力赛,终于引致监管部门的干预。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炒作行为。
“民以食为天”,炒作农产品价格,可以休矣。
北京新蒜上市蒜价开始回落
受山东、河北周边大量新蒜上市影响,持续增长半年有余的大蒜价格终于开始回落。昨天,大洋路批发市场干蒜批发均价为每斤4.5元,新蒜价格也由上周的每斤4元,降至2.5元至3元左右。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下半年蒜价将会下降,但能否回归到正常价格,还要受种植面积和产地库存量等因素影响。
在大洋路农产品批发市场,十几辆鲁、豫牌照的厢式货车一字排开,车上装满了成袋的大蒜。司机张师傅称,他们这些车每天向北京市场供应100多吨大蒜。据该市场分管大蒜业务的董先生介绍,目前山东和河北周边的新蒜到了收获季节,大批上市的新蒜带动了蒜价回落,昨天市场上干蒜批发均价为每斤4.5元,新蒜价格在2.5元至3元之间。
负责大蒜业务长达13年的董先生表示,前期干蒜达到每斤8元的高价位可谓“史无前例”,“主要原因是去年大蒜产量不足,导致今年一季度大蒜经销商把积压两三年的库存都抛售出来,当时新蒜还未上市,库存断货后,导致老蒜价格飙升。随着现在新蒜上市,老蒜价格也开始走低。但老蒜价格是否能回落到3元左右的正常价位,还需要再观望一个多月”。
据了解,5月份是新蒜成熟的季节,蒜商们开始大量购买新蒜,晒干后存入冷冻库,等待第二年春节前的一个月时出售,这正是国内外大蒜需求量最大的时节。在北京消费市场上,新蒜主要流向农贸市场,而餐馆大多因考虑口味问题而购进干蒜。董先生分析,今年下半年蒜价能否被拉低,还需要满足几个条件:“首先今年大蒜种植面积一定要比去年高,其次新蒜库存要与去年持平才能使蒜价下降。目前新蒜水分太多还在晾晒期,一个月后才能入库储存。”
另据新发地市场统计部主任刘通分析,今年下半年蒜价将会下降,但降幅不会很大。
华北蔬菜基地鲜菜价格大幅下滑
面对甘蓝每公斤0.2元、西葫芦每公斤0.32元的售价,永年县南大堡蔬菜市场上等待客商的菜农们不断摇头叹息。
受近日气温快速上升影响,华北最大蔬菜基地——永年县的叶类蔬菜集中上市,大部分鲜菜价格大幅下滑,跌至近几年最低水平。部分菜农表示,这样的价格连成本都难以收回。
今年以来,由于塑料薄膜、竹竿、肥料、种苗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每亩设施蔬菜的生产成本投入比去年同期高出500元左右。而且去年今春,接连而来的暴雪、低温和大风灾害等对该县的设施蔬菜生产影响很大。
进入5月份后,由于气温回升较快,永年县春季设施蔬菜上市量骤增,当地主打菜甘蓝、菜花、芹菜、西葫芦等上市的时间过于集中,导致鲜菜价格迅速下跌。
该批发市场提供的数据显示,5月中旬后,当地的鲜菜价格呈急剧下降态势:4月20日,甘蓝批发价还是3.4元/公斤,5月11日就跌到了0.8元/公斤,现在则是0.2元/公斤。其他蔬菜价格的下跌幅度也非常大,目前,该县的生菜的批发价为1.2元/公斤,西葫芦为0.32元/公斤,比前几天下降了30%左右。
面对跌至谷底的菜价,永年县小西堡乡南大堡村菜农李民一筹莫展。他算了一笔账,一亩甘蓝即使按几天前0.3元/公斤的价格算,最多也就卖1200元钱。但一亩地仅买大棚塑料布最少就要600元,加上竹竿、肥料、浇灌等,今年肯定要赔钱了。他说,能卖到0.4元/公斤基本上就能持平了,但往年从没低于0.6元/公斤。
据该县蔬菜专家庞明德介绍,每公斤露地蔬菜的生产成本价格在0.6元左右,设施菜的生产成本在1元,如果低于这个价格,菜农则连生产成本都难以收回。
目前,永年县农业部门通过网络、电话、信函等多种途径发布鲜菜上市信息,商务部门帮助菜农联系蔬菜市场、物流公司、蔬菜公司,公安、交通等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力求把菜农的损失降到最低。(李木子)
揭密农产品炒作接力棒
继大蒜价格暴涨后,近段时间以来,以绿豆为代表的杂粮、玉米(资讯,行情)(资讯,行情)等也开始在农产品市场上屡创“天价”。看似不起眼的绿豆为何会如此疯狂?记者在部分绿豆产区、销区以及大型杂粮交易市场进行了调查,试图揭开背后的涨价推手。
价格烫手市场冷清
“26元1公斤,简直是疯了!”面对着每天一个行情的绿豆,在江西省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南昌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杂粮生意的刘新惊呼道。在南昌,去年5月份绿豆每公斤才6.6元。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原本处于温和上涨中的绿豆价格,忽然飞涨起来并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0月份新上市时9元1公斤的绿豆,到今年5月份涨到了20元1公斤。而去年5月之前的两年间,绿豆价格每公斤只涨了2元。一些经销商反映,往年绿豆减产时,价格至多每公斤涨两三块钱,从没有像今年这样一下子每公斤涨十来块的。
绿豆暴涨也带动了其他杂粮品种跟风涨价。与去年同期相比,目前糯米价格上涨了七成;黑豆价格从去年同期七八元1公斤上涨到目前20元1公斤;薏米则从去年同期10元1公斤左右上涨到了40元1公斤,涨幅都在2至4倍。连跟绿豆相关的食品绿豆芽、绿豆汤、绿豆糕价格也随之上扬,一些地区的绿豆汤不仅从1元涨到了2元,市民调侃说今年的绿豆汤都能照出人影来。
和“疯狂”绿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市场上绿豆的交投显得相对清淡,绿豆市场并没有呈现出一般商品行情向好时常有的量价齐升现象。
在批发市场上,很多零售商和经销商畏于高价不敢进货。零售市场上的情况也差不多,尽管已开始进入传统绿豆消费旺季,但是面对天价绿豆,一些消费者并不买账。在杭州华润超市记者了解到,近期绿豆销售量相比往年下降了一半。“绿豆又不是米饭,价格高了可以不吃。”在超市杂粮区徘徊的徐阿姨说。
炒作犹如接力棒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此番绿豆价格上涨是气候、成本、国际杂粮价格走高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杭州粮油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强认为,去年至今东北、西南以及内蒙古等绿豆主产区都遭遇了旱灾,部分地区减产幅度较大,造成市场供需关系改变。加上绿豆消费有一定时令性,进入夏季后,价格相应会水涨船高。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目前市场上的流动性相对充裕,在楼市降温、股市低迷的情况下,社会上的游资容易把目光投向农产品。由于目前国内农产品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所以那些能够较长时间保留的农产品很可能成为游资炒作的对象。
“灾害性天气给民众造成农产品供不应求的预期、再加上通胀预期的推动,客观上给炒作创造了条件。”陈国强说。
既然不排除有人为因素在炒作绿豆,炒作者是谁呢?记者在绿豆产量占全国一成以上的吉林省白城地区采访时发现,目前农民手上掌握的绿豆已经很少。除去年歉收外,不少粮农都习惯绿豆收上来后未经筛选等处理就直接卖给经销商,俗称卖毛货。专家们推断,从粮源减少、需求不旺这一现象来看,目前绿豆基本上都掌握在各级经销商手上,绿豆炒作已传导到经销环节。
炒作者又是如何将绿豆价格推上“过山车”的呢?
吉林省洮南兴达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经理王仁先说,明知粮源不多,一些大客商在产区却不断“造势”,这种“抬价收购”行为其实有恶意之嫌。
除在收购环节抬价外,大大小小的经销商们拿到绿豆后,因为看好后市,还会采取囤货或限制出货的方式,把价格炒上去。
在南昌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杂粮的刘新说,今年过完年,他以11.4元1公斤的价格购进20吨东北绿豆,按现在的价格算已赚了10多万元。
同在这家市场内批发杂粮的杨女士,今年开春时没敢进货。不过眼看着绿豆飞涨,她又分别从武汉和昆明进了5000多斤东北绿豆和10多吨缅甸绿豆,价格是每公斤18.2元和16元。尽管目前市价已跌破杨女士的进价,不过她告诉记者,消费旺季即将到来,自己心里非常有底,会坚定地把绿豆拿在手上等它涨上去。她认识的一个老板就囤了200吨绿豆。
陈国强说:“由于不是主粮,绿豆总盘子比较小,市场上的经销户也不多,有些省份上规模的经销户总共不到10家,因此容易被操控。从大经销商到小经销商,层层囤积后加价出售,就像接力棒。一旦价格回落,后面参与进去的小经销商将遭受重大损失。”
“炒”病不除疯狂不止?
先有大蒜、辣椒,再有绿豆,马上玉米价格又开始猛涨,近期农产品像传染病一样轮番暴涨引起了全社会关注。一些老百姓担心,对此类现象不能对症下药的话,很难说谁会是下一个价格暴起的农产品。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绿豆还是大蒜,这些农产品在价格暴起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供应不足。而这其中,除天气原因导致减产外,另一大因素是农民种植意愿下降。
对此有专家提出,欲稳定农产品价格,首先要保护农民的种植收益,提高农民积极性,从而稳定农产品供给。吉林省梨树县林海杂粮协会会长高长军说,随着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改变,农业生产应该走出“重主轻杂”、“重粮抑经”的局面,加大对杂粮、蔬菜生产的扶持。同时改变价格大涨农民不受益,大跌时间农民血本无归的局面。
另一点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农产品被爆炒时大都打着“概念”牌,如大蒜能预防甲流、绿豆具有保健功能、天灾导致减产等……专家指出,由于市场信息掌握在商家手上,因此要谨防一部分人在市场敏感期通过制造概念,渲染涨价氛围。
针对目前农产品市场上出现的一些炒作行为,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将会同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组织开展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的专项行动。并将完善价格信息系统,掌握生产量、交易量、生产成本、流通环节加价、政府储备、资金流向、库存变动等具体情况,坚决预防和制止游资投机炒作。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与民众生活相关的市场调节价商品的价格异常波动监管预案。
陈国强说,国内农产品流通体系仍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市场存在的一些弱点和漏洞很容易被炒家利用。“政府对农产品的生产和储备抓得比较紧,流通放得比较开。在流通领域,政府必须增强调控力,否则很难预料谁会是下一个疯狂的农产品。”
蔬菜价格上涨根本原因是供应不足
近期,全国市场菜价新一波涨势引起广泛关注。这轮菜价上涨虽有极端气候导致蔬菜供应短缺的偶发性因素,但纵观近年走势,我国蔬菜价格已经步入持续上升通道,其涨幅既超过粮价涨幅,也超过CPI涨幅,甚至超过GDP增幅。这其中,有诸多深层次原因。
城市化进程造成菜地减少、消费增加。近年来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许多地方的菜地都成了新城区的马路和商品房,而新的接替菜地一时没有跟上,造成菜地大幅度减少。
农业产业化增加了蔬菜运输成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分工的发展,我国蔬菜市场早已形成大市场、大流通格局,蔬菜运费等物流成本大幅增加。
商品化炒作推波助澜。相对粮食等大宗农产品而言,大蒜、辣椒等蔬菜干货总量小,好控制,易炒作。上游批发商通过限制出货,可人为制造货源紧张气氛,抬高销售价格。去年底以来,市场上大量闲置资金便借“干旱”题材炒作大蒜、辣椒等农产品。从而助长本已因供应紧张而上涨的菜价。
综观之,蔬菜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供应不足。目前,政府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都很高,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经济作物的发展空间,使蔬菜产业增速难以跟上消费需求增幅。从根本上解决蔬菜供应不足、价格上涨的问题,应走出“种粮抑经”困局。
首先应采取措施打击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囤积炒作。其次,国家应像抓粮食、抓生猪生产一样,加大对蔬菜生产的扶持力度。可把城市建设征用菜地时收取的蔬菜基地补偿金,真正用于发展新的蔬菜生产基地,扶持菜农;再有,财政可拿出资金,支持大型蔬菜育苗基地的建设;还可考虑新增农产品储备品种。如大蒜、辣椒等可贮存的干货蔬菜品种。在供应紧张时投放市场,以调剂余缺,稳定供应,平抑价格。
政府发布信息别“左右互搏”
连续几个月受困于部分农产品价格飞涨谜团之后,国家有关部门终于有人出面表态了。不过,两个部门有关人士相隔一天的说法却大相径庭。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22日告诉公众,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天气原因造成的,农副产品不具有投资品的特性,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游资进入到农副产品领域。随后的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目前情况下,能够较长时间保存的农产品很可能成为“游资”炒作对象。大蒜等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多,与极少数经营者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密切相关,将出重拳打击农产品炒作行为。
有人认为“很可能成为'游资’炒作对象”的产品,在另外的人看来却“不具有投资品的特性”,或许属于见仁见智的问题,但这种仁智之见一旦与政府相关部门官员的身份结合,在公众看来就代表了政府对问题的认识,并由此推断未来政策走向。
农副产品价格非正常上涨,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原因何在,政府有责任说明。这个说明首先应当以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前提,而不是简单化的分析判断。其次,相关部门应当充分沟通,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以便使对问题的说明尽可能地科学准确。再次,信息发布应当明确权责,归口实施,避免混乱。
近几个月以来,大蒜、绿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猛涨,不但已经影响到群众生活,而且“炒蒜”暴富的说法已在坊间流传,媒体记者采访中也发现了经销商囤货现象。这样一件大事,政府有关部门不仅应当及时回应,而且要力保信息发布权威准确。如果两大部门的说法相互“打架”,必然让群众不知所云,也将损害政府公信力。
恶炒农产品价格
最高罚百万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7日介绍,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炒作行为,坚决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促进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安定人民群众生活。
三部门指出,我国农业生产连续几年丰收,粮油肉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稳步增加,库存充裕,市场供求总体平衡,价格基本稳定。但近一个时期,部分地方少数经营者利用一些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少数农产品生产和价格出现波动之机,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牟取暴利。有些媒体报道炒作,渲染加剧紧张气氛,助推价格上涨,严重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损害了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为此,三部门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立即开展农产品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查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的行为;查处市场旺销情况下,多进少售、只进不售或者囤积拒售,加剧市场供应紧张的囤积居奇行为;查处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没有明显变化,大幅度提高销售价格,牟取暴利的行为;查处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查处垄断货源、阻断流通渠道,造成市场脱销断档的行为。
三部门还要求切实加强大宗农产品中远期交易市场监管,禁止非法期货交易,坚决取缔存在市场主办者入市操纵价格、挪用保证金等行为的大宗农产品中远期交易市场。
三部门强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严格执法,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大的案件,要予以公开曝光,依法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0万元以下罚款。屡查屡犯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鼓励群众举报。举报案件一经查实,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三部门重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全面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抓好农业生产,加强产销衔接,确保当地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监测预警,主要农产品价格出现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时,依法采取临时干预措施;加强农产品交易资金监管,预防和制止社会游资对农产品进行投机炒作,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保护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安定人民群众生活。
姚景源:
天气是推高菜价的主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28日在第七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表示,2010年把物价上涨控制在3%左右,有难度、但能实现。
姚景源表示,个别商品大幅涨价推动物价明显上涨。如2006年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拉动CPI明显上涨。今年以来蔬菜价格大幅攀升,一定程度上也推动食品价格乃至CPI上涨。
姚景源认为,蔬菜涨价主要还是由于气候原因,虽然不排除有炒作投资的因素,但不是最主要的。5月到7月,随着天气转暖、供给增加,相信蔬菜价格会下行。5月份以来,主要蔬菜品种价格已经出现回落。
姚景源认为,我国农业稳定,粮食连续6年丰收,所谓“粮价稳、百价稳”,为我们今年保持物价平稳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也使物价很难出现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