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政策网

粮油茶糖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部委资讯

青海:多策并举,努力发展壮大蔬菜产业

时间:2010-06-08 来源:  作者:

    根据青海省海东地委委员、县委书记车军平同志在4月28日、5月4日调研互助县蔬菜产业发展时提出的如何解决“由谁种?种什么?怎么种?如何销?”问题,农业部门结合该县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冷凉气候及蔬菜产业发展的良好前景,狠抓促进蔬菜产业化发展各项措施的落实,努力将蔬菜产业培育成又一优势主导产业。

    一是围绕经营主体这个核心,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近年来,该县把蔬菜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注重蔬菜生产经营主体的引导和培育,先后引进乐都县、青海介实公司、海湖路蔬菜批发市场等经验丰富的种植能手和外地企业、蔬菜老板、菜商,到该县发展优质蔬菜生产;同时,加大对本地蔬菜种植能手、种植大户的科技指导和扶持力度,组织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使其成为发展蔬菜生产的典型样板,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引导和教育农民成为蔬菜产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扶持现有蔬菜龙头企业,依托农业局农产品销售办公室,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注重农民的重合同、守信誉意识,引导龙头企业、菜商与农户以签定订单、提供各种优质服务、最低保护价等形式,与农户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紧密公司与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菜商承包种植等的经营新模式,实现了与省内外市场的有效对接。目前,在台子、东和、林川等乡镇以订单的形式种植娃娃菜、西芹、菠菜、甜脆豆、豆苗等蔬菜1.55万亩。

    二是确立主导品种,优化产业区域布局。2005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优先保证特色蔬菜规模,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露地蔬菜,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种植格局。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截止2009年底,在台子、东和、塘川等乡镇,建成了水、电、路“三通”的3个千亩和7个百亩设施农业基地,使全县各类温棚达10500栋,面积5250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5000亩,形成了哈拉直沟乡的辣椒生产基地;塘川镇莴笋、番茄、黄瓜生产基地;南门峡、东和、东沟、丹麻等乡镇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台子乡、威远镇花卉、果品、种苗、精细蔬菜生产基地,力争到2015年使全县设施农业数量达到5万栋,实现设施农业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露地蔬菜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几年的努力,露地蔬菜面积由2005年的不足2万亩扩大到现在的4.26万亩,其中:特色蔬菜2.5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一半,逐步建立了以台子、塘川、东和、威远等乡镇为主的互助长白葱生产基地;以东和、丹麻等乡镇为主,辐射周边乡镇的娃娃菜生产基地;哈拉直沟、丹麻、高寨等乡镇的紫皮大蒜生产基地;南门峡、林川等乡镇的荷兰豆、甜脆豆等菜用豆生产基地;东和、塘川、东沟、台子、威远等乡镇的西芹、西兰花、菠菜、西葫芦等多品种蔬菜生产基地。

    三是提高服务能力,强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结合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服务和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和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派出5名技术员分别赴山东、福建考察、学习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组织基地农户、技术人员171人,到乐都、湟中县和台子乡设施农业基地实地观摩、学习;聘请甘肃和青海省农科院、乐都县专家和安徽巢湖市8名农民技术员对该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和示范园进行蹲点指导和定期、不定期指导;邀请兰州介实公司和甘肃农大、西宁园艺站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对“菜农”和技术人员672人,举办专题培训16期;并建立绩效考评机制,抽调具有丰富经验的科技人员27名,通过基地技术承包、亲手操作、建立示范等方式开展技术服务,着力提高科技人员和农民的服务能力和科技种植水平。不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引进了无公害生产、无土栽培、诱虫灯、生物农药使用和美国红提葡萄、人参果、礼品西瓜等新技术、新品种30多项,并建立示范基地0.6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1.55万亩;逐步建立完善县、乡、产地三级检测网络及十户联保和蔬菜产地编码跟踪管理制度;主推使用生物肥料及低毒低残留农药等环保型投入品,实现无公害化生产。同时,积极争取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加大农机具补贴覆盖面和补贴资金,加快适宜温棚、蔬菜生产的先进、生产急需小型农机具的推广和应用,不断提高蔬菜生产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四是完善市场功能,畅通蔬菜销售渠道。继续加大了对塘巴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和扶持力度,新组建了昌盛、三友、绿乐天等4个蔬菜基地专业合作社,使其充分发挥在种植、管理、信息、营销、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并与西宁市海湖路蔬菜批发市场菜商签订互助长白葱、茼蒿等蔬菜购销协议,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扶持壮大绿革、介实等蔬菜产业龙头企业,在台子乡投资240万元新建配送中心一处和扩建塘巴蔬菜保鲜库,使其成为调剂蔬菜市场的“蓄水池”, 延长蔬菜销售期、提高销售价格;引导企业走产学研结合或企业联合的路子,重点突破加工、保鲜、贮运的薄弱环节,实行蔬菜产品分拣包装、净菜上市,推行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网上交易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生产与加工、保鲜、贮运的同步发展,提高蔬菜的附加值;并发挥品牌效益,注册具有地理标识的“高原净土”牌蔬菜商标,实现外销蔬菜的包装、商标、标识“三统一”,全面提升互助县高原蔬菜品牌影响力。

友情链接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