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冷库收储模式致农民失去定价权
2010年6月17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农产品冷库收储模式致农民失去定价权”,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演播室主持人侯丰:
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
近日来,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在蒜苔的主产地之一山东,刚刚结束了一年一度的密集采购,收储价格比去年又略有提高。而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冷库的出现,直接对季节性蔬菜的供给价格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在这种冷库收储模式之下,农民的账本又有什么变化呢?
解说:
山东省安丘市又称“姜蒜之乡”,是我国姜蒜的主要产地之一,每年五月,这里都有大量的蒜苔上市。
今年截止到5月29日,当地农民手中的蒜苔已全部卖出。
记者:
今年蒜苔收购价格怎么样?
西辛庄村菜农1:
收购价格一般吧。
记者:
一般,多少钱?
西辛庄村菜农:
两块三四,最高达到两块五毛钱。
西辛庄村菜农2:
想象应该达到三块左右,没想象那么高。
西辛庄村菜农3:
我们还曾经卖到一毛钱一斤,三四毛钱,五六毛钱,七八毛钱,今年应该算最贵的一年。
解说:
在安丘市的西辛庄村,尽管今年蒜苔的收购价格比往年都要高,但今年农民们到底能挣到多少钱呢?
记者:
今年蒜苔卖了多少钱?
西辛庄村菜农3:
我这算比较好的,卖了1600块钱。刨去成本,光蒜苔的话还换不回成本来,就看将来大蒜能值多少钱了。
解说:
这位菜农告诉记者,今年因为天气持续低温,他家里的蒜苔和往年比几乎减产了一半,再加上不断上涨的农资价格,一亩地算起来还赔了400块钱。现在,他寄希望于地里抽完蒜苔后剩下的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