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聚彬:一颗枣的百亿构想
石聚彬 河南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两个小时的采访中,他电话必接,短信必回。让我感到头疼的是,他的电话多而且一些来电讨论的并不是什么重要事务。
我想起,曾经有一篇报道这样描述,“40分钟的时间,石聚彬接到了10多个电话。有杂志社让他投广告的,有培训学校邀请他去充电的。”
“这么多电话,你不嫌烦吗?”
“干吗要烦人家?大家都是工作,不过性质不一样罢了。与人为善嘛!”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知道你的电话?”
“我自己在网上公布的,只要会上网,谁都可以查到。”
这是他和一位媒体记者的对话。
石聚彬喜欢自称为农民。他确实呈现出中国农民的某些特点,比如异常勤奋、十分节俭、特别看重“说话算数”。
他对红色极端偏爱,企业内刊、LOGO、专卖店门头、员工服装、各种形象宣传,红色永远是主要或唯一的色调。在很多正式场合,他穿的是红色西装,他相信红色代表着吉祥,还象征着兴旺。
就连公司名称——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也散发出口语化的乡土气息。
在我采访过的企业家中,他的形象凸显得最为真实而透明。
对他的采访,是在一个占地1万平方米的枣园里进行的。正是枣熟季节,满树红枣在细雨中如一个个玛瑙,很美。我们走着说着,他摘着吃着,我感觉是在和一个农民探讨他的庄稼收成。
就在我写作此文的过程中,CCTV-2的《商道》栏目里,他正在用拗口的普通话讲述他的商业故事。从21岁与红枣结缘,20多年过去,“仨核桃俩枣”已被他做成了一个大产业,今年的产值预期是4.5亿元。
他在《商道》栏目里被纳入一个叫做《发现中国管理模式》的系列。电视节目即使经过剪辑,仍然可以看出他欠缺系统的表达能力。他大部分时候是在断断续续地讲故事,并不善于把自己的故事上升为某种模式。
但他的内心里一直有着战略观,他的商业模式异常清晰。他以红枣为圆心,研发出100多种产品,在全国开了1000多家专卖店。他的宏伟规划是,开1万家专卖店,10年内做到100亿元的产值。
关于百亿梦想,他的描述乍听起来像一种简单的数学推演。他以目前的产值为基数、以50%的年增长率为递进,计算出10年后的产值正好是100亿元。这似乎有些浪漫和理想化。不过,在仔细研究他的公司之后,投资者或许会问:这个规划是不是略嫌保守?
他的公司,核心竞争力是如此显而易见。
作为产业的开辟者,目前好想你是中国最大的枣制品公司,更重要的是在技术上占领了制高点。公司的红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遥遥领先于行业的研发能力,即便如此,每100种新品研发中,只有3~5种产品最终推向市场,这个比例背后是强大的资金支撑和追求完美的产品理念。他把产品做到了极致。
比规模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好想你的文化积淀。石聚彬支持兴建的中国唯一的枣博物馆——中华枣文化博览中心,让一个农业产业化公司散发出浓厚的文化味道。
1965年出生于河南新郑的石聚彬,21岁起就开始做枣生意,第一次赚了两万元,第二次赔进去5万元,欠债颇多。他不得不离开家乡,挣钱还债。1992年,他重返新郑,在还清债务之后,承包了乡镇企业的一个车间,第二年创办“新郑奥星食品厂”。
之后,一颗红枣在石聚彬的手里实现了“72变”,好想你研发了20大系列200多种产品,专卖店达到1000多家。从1998年开始,石聚彬先后拿出63万余元,用于支持新郑的“中华枣乡风情游”活动。2006年,“中华枣文化博览中心”对外开放,这个位于公司内部的博览中心,浓缩了枣文化和企业文化,红枣与历史、红枣与生态、红枣与科技、红枣与医药、红枣与健康,内容丰富而有趣。
在全国,好想你已经在新疆、河北、陕西等建立了四大加工基地。200多万亩枣园、1000多家专卖店、近千万枣农与企业分享“甜蜜的事业”,这些数字让好想你成为无可撼动的行业领先者。
在价值链上,好想你已经集红枣种植、冷藏保鲜、科研开发、规模加工、出口贸易、文化生态旅游为一体。
清晰的战略和商业模式吸引了投资者,一家名叫百瑞创新资本(0.445,0.04,9.88%)的风险投资在2008年决定对好像你投资6000万元。好想你计划明年上市,石聚彬正在为这个时间表而努力。
石聚彬的第一桶金、第一次失败、东山再起、今后的事业方向,都和一颗枣密不可分,而他对红枣的感情已经了超越企业层面。这种感情,我们可以从枣园、万佛园、枣博物馆里找到部分答案。
上万平方米枣园里的枣树,以及企业主干道两边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枣树,大部分是从全国各地移植过来的;而对于不得不被砍伐的枣树,则以雕刻成佛的形式使他们复活,在公司内的万佛苑,供放着2000多个以枣树雕刻的佛像。
他甚至写诗来抒发对枣的赞美之情。在好想你公司的网站上,有几首石聚彬的诗。“枣啊!红红的枣,甜甜的枣。香香的枣,亲亲的枣。”这种诗谈不上什么意境,但显然热烈而富有情感。
公司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呈现出很好的成长性,而且为一个城市带来品牌影响力,石聚彬应该有心情写更多的诗。不过,烦恼总是伴随着企业成长。2001年,他大规模招聘人才,留下来的却寥寥无几。如今,人才仍然是公司的一个瓶颈。作为一个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部分工作岗位都在农村,这限制了人才的选择空间。但石聚彬在人才标准上有一点是不妥协的:“我要的是热爱农业、关注农业、愿意为农业服务的人!”
石聚彬还要在“农”字上做更大的文章。在采访中,他重点阐述了一个概念——“木本粮”。他说,与草本粮相比,产出木本粮的果树更有利于对生态环境的改变,可以增加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目前,正在筹划中的万果园,集天下果树之大成,将是木本粮的一个活体博物馆。
很多和他相关的人,把他事业的成功归结于敢想敢干和诚信满分。
“‘诚信’这两个字,好说、好写,也好解读,但是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石聚彬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提出给每一家企业建立“诚信档案”。他坚持认为,处处都做到以诚为本、以诚做人、以诚做事,是企业家也是全社会都应该坚守的一个基本底线。
好想你目前成为一段时期内无人超越的行业第一,对于石聚彬来说,除了持续创新和对产品的极致追求,最重要的应该是始终如一的诚信。经济视点报记者 贾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