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让好作风成为从政习惯
四月的海南阳光和暖,春意盎然。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正激励着该省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切实履行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
海南省把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摆在十分突出位置。2011年底,省委五届十二次全会作出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决议。2012年4月,省第六次党代会部署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集中治理“庸懒散奢”不良风气。一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22人,清理吃空饷499人,解决了一批影响投资环境、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群众满意度持续上升。如今,在全面加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征程中,好作风日益成为海南党员干部的从政习惯。
领导带头作表率
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保铭高度重视干部作风建设,反复强调“抓作风就是抓发展环境,抓作风就是抓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抓作风就是抓执政为民宗旨落实”。罗保铭调研三亚旅游市场,不要当地同志陪同,以游客身份体验“打车难”;吃大排档,在同游客聊天中了解海鲜价格。
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定之在日前召开的省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从俭戒奢、勤俭节约,建设简朴政府。
省级领导到基层调研、检查,全部轻车简从,不搞迎送,吃工作餐……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示范和带动下,下基层、接地气在全省悄然成风。今年以来,万宁市深入开展以党员干部联村、联户、联企,深入基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扎实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问三解”行动,想方设法帮扶困难群众。海口市规定,每位市级领导需结对帮扶1个贫困村,联系1个社区、1家企业、1个重点项目、1个基层单位,督办1个重要信访问题。
“深入联系群众,既要身入,更要心入,要实实在在把群众当做亲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马勇霞表示。
情系群众办实事
“我家种植了几亩橡胶,以前出现了病虫害,都要东奔西跑找技术人员。现在好了,在村里就能联系到专家。”儋州市兰洋镇墩响村村民饶建文说。
原来,儋州市创新开展“百名党员专家连百组”活动,组织100名科研专家和技术党员深入100个村庄,在田间地头开展针对性强的科技指导、培训和帮扶服务。一年来,上万农户享受到了各种技术服务。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海南省各地想群众之所想,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受到广泛赞许。省委群工部组织开展“我帮困难群众办件事”领导干部大下访活动,全省3万多名干部主动下基层慰问困难群众5.2万户,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1.1万件。三亚、琼海等地设立便民服务中心,解决群众“办事难”。屯昌县对2011年以来全县工程项目兑现农民工工资情况进行清理检查,为551名农民工讨回工资741.8万元。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管委会领导同志坚持带着问题开展调研,深入征地拆迁、项目施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今年,海南省“十件实事”工程扎实推进。其中,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4.62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5万户。
自上而下树新风
开短会,讲短话,办短文……会风文风的转变,带来阵阵清风。
海南省委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部署对全省性会议、检查、考核、评比、表彰等活动开展清理工作,并取消了一部分可开可不开的会议。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等把多个会议合并套开,极大地节约了办会成本。海口市实行“无会日”制度,每周三不召开会议。乐东县将14个会议压缩到2天开完。琼中县坚持2小时会议制度,提倡“三短一简”,即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简办事。
海南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对简报字数作出限定,要求不讲套话、只编发实质性的建议和意见。海口市出台《关于进一步精简文件和简报的实施意见》,全市简报目录由原来的172种精简为80种。《海南日报》等媒体全新改版,减少领导活动报道,把更多版面留给群众和基层。
省纪委、监察厅对自身作风建设进行认真部署,从领导干部抓起,从一把手做起,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踏石留印抓落实
海南省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以继续整治“庸懒散奢”为抓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二十条规定,出实招动真碰硬。
省纪委、监察厅出台《关于对执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二十条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办法》,明确对顶风违纪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公职人员,一律先免职再查处。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今年1至3月,共受理信访举报1640件次,立案80件111人,同比增长60%;结案7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7人,起到了整肃风纪的效果。特别是严肃查处了琼中县财政局原局长王某用公款宴请朋友案件,对党员干部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数据最有说服力,海南省一项最新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人民群众对惩治腐败力度、政府机关办事透明度、公务人员廉洁度的满意率,分别上升了15.2%、12.35%和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