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政策网

粮油茶糖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部委资讯

专家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没有加大而是缩小

时间:2010-10-27 来源:  作者:

  核心提示:华生在其中一份报告提出,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并非像社会公认的偏低,而是偏高的。对此,华生的解释是,在国际通行的统计口径中,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确实不包括混合收入这一项。

  一周前结束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为收入分配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孰为重”的争论定调——“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新的一轮争论又起。

  这次争论的核心问题有两个: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是否偏低?城乡收入差距是加大了还是缩小了?

  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偏低?

  “所谓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偏低,其实是统计口径和认识偏差的一个误导,是收入分配领域一个重大的误区。”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华生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

  正是华生的两篇收入分配报告引发了此次争论。

  华生在其中一份报告提出,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并非像社会公认的偏低,而是偏高的。

  这份报告将农户的农林牧渔收入从劳动者报酬中剔出来,这样调整的结果是,虽然中国纯粹的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有所降低,但据华生介绍,按照国际通用的统计口径,由于中国农村经济的纯收入占GDP连续下降,因此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并未下降,反而在稳定攀升,由1992年的40.12%增加到2007年的43.79%。

  该研究结果刚一公布,立刻在业内引起众多质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收入分配专家表示,这个结论与事实相去甚远。他分析,华生得出结论的原因之一在于将农户收入中的农林牧渔收入剔除,这本身是不合理的。而且从其数据统计中看,混合收入并没有被计入其中。

  对此,华生的解释是,在国际通行的统计口径中,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确实不包括混合收入这一项。

  “基于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可以说比原来统计口径存在的问题还要大,对于收入分配改革将是极大的干扰。”上述专家表示。

友情链接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