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老总:农业补贴不该外流限制粮食出口
2010年,是我国粮食市场政策密集出台的一年。
由于粮价上涨,国内最大的政策性粮食收购单位——中储粮先后被暂停小麦、玉米的政策性收购业务,粮食局随后发布驳斥“玉米储备枯竭”的公告,临近年末国家又出台了稳定物价的“国16条”。但在如此大力度的调控措施下,去年我国粮价依然上涨约15%。
对此,7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总经理包克辛,在其下榻的全国人大会议中心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时说,虽然今年的粮价走势还难下定论,但在国内粮食“紧平衡”的情况下,应该严格限制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出口、严格限制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
玉米深加工应加大限制力度
2010年以来,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上升,并屡创新高,使得当年玉米收储暂时取消,中储粮被要求退出玉米收购市场,直至今年春节前后才低调的重新入市。
对于“今年玉米国储库存较低或不利于后期调控”的传言,包克辛并未正面回答。在他看来,国内玉米市场的主要问题就在于“深加工”。
尽管去年下旬国家发改委已经下发了《关于对玉米深加工已建和在建项目进行清理》的紧急通知,要求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同时暂停核准玉米深加工项目,但包克辛仍表示,国家在玉米深加工行业的管控方面仍需加大力度。
“比如说在用玉米加工燃料这方面,只要在60美元以上就赚钱,但现在已经在百元左右了。另外,现在转化一吨酒精还能获得1000多元补助,有利润,企业自然开足马力地扩产。”
他说,这个问题还是需要由国家出面来严管,因为对于地方来说,存在一个问题,“谁当老实人,谁吃亏”。比如,吉林压缩玉米深加工产业,就意味着产值、税收、就业等都会减少,虽然当地玉米价格会降低,但低价的玉米就会流到临近省份,比如内蒙古的玉米深加工利润随即提高,税收等也就跟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