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政策网

粮油茶糖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部委资讯

2010年农业自然灾害评估报告

时间:2011-05-11 来源:  作者:

  农村新报讯编报人的话:今年5月12日是国家第三个“防灾减灾日”,为配合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即将开展的防灾减灾周宣传活动,本报今日推出《农业防灾减灾特刊》,旨在进一步提高农村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防护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2010年,我省农业灾害情况表现为受灾农作物种类多,受灾范围大,且灾害持续时间长,全省农作物受灾5500万亩次,直接经济损失130多亿元,其中水稻、小麦、棉花、蔬菜等作物受灾最重。

  一、主要灾害

  一是暴雨洪涝。2010年对农业生产产生较大影响的暴雨有六次,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发生在7月份的长时间持续暴雨灾害,17个市州98个县市区农作物受灾2200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05亿元,是我省自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以来农业遭受暴雨损失最严重的一次。

  二是低温冻害。全年先后出现四次比较明显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其中4月份的“倒春寒”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4月11日-15日,我省出现低温连阴雨天气,全省普遍降温11-13℃,局部地区出现降雪及风雹天气。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1000万亩,成灾面积460万亩,绝收11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到7亿多元。

  三是高温热害。7月28日,我省江汉平原和鄂东的黄冈、荆州、天门、仙桃、潜江等地日平均气温高于30℃,开始了持续高温天气过程,中稻出现结实率低的情况。8月9日,我省东部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均超过30度,到8月14日,我省荆州、黄冈、咸宁、仙桃等地部分地区高温持续天数达到5天,对中稻结实产生进一步影响。全省400万亩农作物受灾,近200万亩中稻结实率比往年低,其中16万亩结实率低于40%,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

  二、灾害特征

  2010年我省农业灾害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灾害多发频发。全年发生暴雨洪涝、低温雨雪、冰雹灾害、高温热害、风灾、干旱等多种灾害,而且暴雨洪涝、低温冻害、风灾等多次出现,甚至并发。二是灾害强度大。2010年的灾害损失主要集中在少数几次高强度灾害,4月的“倒春寒”、7月份的暴雨洪涝、8月的高温热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全年受灾总面积的64%,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年的87%。三是灾害持续时间长。7月份的暴雨洪涝灾害持续了十多天,8月份的高温热害前后也持续了十多天。

  三、抗灾救灾措施及成效

  灾害发生后,各级农业部门迅速响应,由于行动迅速,措施得力,生产恢复情况良好,我省在全年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依然稳步发展,粮食产量更是稳中有增。

  1、积极应急响应。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我省各级农业部门按照《湖北省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积极响应,规范操作,全力以赴抗灾救灾,努力降低灾害损失。2010年几次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省农业厅都在第一时间收集灾情,制定抗灾救灾措施,安排部署全省农业生产抗灾救灾工作。特别是7月份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后,省农业厅多次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讨论当前抗灾救灾工作,先后于7月9日、12日启动了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四级、三级响应。各地相继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成立工作专班,组派工作组赴灾区抗灾救灾。

  2、强化技术指导。灾情发生后,省农业厅先后组派50批次工作组深入灾区一线,特别是重灾区指导抗灾救灾。各级农业部门迅速组派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全省农业系统全年共计派出农业科技人员4万多人次,深入灾区进行技术指导和生产帮扶。省农业厅组织了一批农业专家,制定了分作物、分品种、分产业的抗灾救灾技术方案,并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进行农业抗灾救灾技术宣讲。各级农业部门全年共发放技术资料40多万份,发抗灾救灾技术指导信息20多万条。

  3、争取救灾资金。在抗灾救灾的同时,省农业厅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支持,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解决抗灾救灾和恢复生产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在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下,全年先后分五批下拨救灾资金2亿多元,为灾后恢复生产、挽回农业经济损失提供了重要保障。

  4、狠抓生产恢复。对4月遭受低温冻害的作物,及时落实保温措施;对7月遭受暴雨灾害袭击的作物,各级农业部门迅速组织人力和机械排除田间积水,缩短受淹时间,尽最大努力抢救在田作物,减少绝收面积。各级农业部门多方组织种源,共紧急采购和调运救灾用种200万公斤,免费向重灾区农户提供,基本满足改种补种需要。全省全年完成灾后改种补种面积500万亩次,灾后完成施肥、中耕除草、清沟排渍等田间管理6900万亩次。

  5、加强病虫防控。各地农业植保部门高度重视灾后病虫防控,结合灯测、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准确掌握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制定防控技术对策,指导农民开展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不发生灾后病虫害大爆发。针对水稻“两迁”害虫、螟虫和稻瘟病、纹枯病以及棉花枯萎病等病虫害,及时组织植保机防队,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减轻病虫害流行程度,防止“灾后灾”。全省全年开展灾后病虫防控5000万亩次。

友情链接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