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粮油茶糖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公告启示

2011年以来我国灾害性天气致灾损失总体偏轻

时间:2025-04-24 来源:  作者:

    11月29日,记者从第八届全国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研讨会上获悉,截至11月25日,2011年全国降水总体明显偏少,气温接常年同期或略偏高,气象灾害以暴雨洪涝和干旱为主,全国因气象及次生灾害造成的总体损失较近年同期略微偏轻。

    2011年我国干旱发生区域广,影响程度重,北方冬麦区出现了严重秋冬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出现了近60年最严重冬春连旱,而西南地区遭受了严重夏秋连旱。长江中下游冬春持续少雨对库塘蓄水和江河来水、水产养殖、生态、城市供水等均造成影响;江河、湖泊水位异常偏低,水体面积明显减少,水产养殖遭受损失,水运和生态环境受到影响,昔日碧波万顷的洞庭湖曾一度变身为绿草连绵的大草原。

    进入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旱涝急转;9月上中旬集中降雨导致华西和黄淮秋汛异常严重。此外,城市暴雨频发,北京、武汉、南京等多个城市出现暴雨或大暴雨,6月23日北京城区出现了近13年来的最强降雨,积水被网友戏称可“看海”。

    分析显示,2011年我国灾害性天气导致的灾害损失总体偏轻,与2010年相比,死亡失踪人口、直接经济损失都有较大幅度减少,但是造成的社会影响越来越明显,重点表现在冰冻、雨雪、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局地突发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针对灾害性天气服务工作,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魏丽认为,要加强持续性、转折性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加强定量降水监测、预报能力,提高降水相态、降水性质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加强台风异常路径及强度预报能力,提高登陆台风风雨预报准确率;加强突发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提高城市突发暴雨的应急服务水平,提高为农业、交通、电力等针对性的服务能力。 

友情链接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