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能力是衡量领导干部德才的根本标准
时间:2011-12-14 来源: 作者:
【人民日报】周新民:着力提高领导干部核心能力
【在线访谈】周新民解读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
【特别关注】领导者核心能力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空间
【八问】领导者核心能力有哪些提升途径?
“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e)概念,最先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1990年在《公司的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之后的十多年间,西方理论界的研究视角一直停留在企业体制、管理模式、文化环境等外生性因素上。2001年,中国石化从事干部管理工作的周新民将研究视角深入到领导者核心能力上。2006年4月,周新民首次出版了《国有企业领导者核心能力》并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发行,实现了核心能力研究对象由组织到个体的跨越。2008年1月,周新民在深入总结领导干部核心能力考评实践基础上,又出版了《国有企业领导者核心能力考评实践》,完成了从理论研究到实际运用的衔接。2009年5月,周新民将研究视野从国有企业领导者拓展到整个干部队伍,再度出版了《领导者核心能力》,以此为标志,形成了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体系。
“领导者核心能力”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全新概念,经过短短几年发展正被逐步广泛认同。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中国的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坚阶段。实践证明,应对挑战,战胜危机,开创未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领导干部的智慧和才干,尽快培养和造就核心能力强的领导人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本报记者专访了“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的创立者周新民。
变革时代呼唤核心能力
记者:您研究探索领导者核心能力已坚持了十余年,作为这一领域的“拓荒者”,可谓研究持续深入,成果不断推出。近期人民日报又发表了您的《着力提高领导干部核心能力》一文,引起广泛反响。请问是出于怎样的思考让您如此执著和不懈求索?
周新民:执著源自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不懈源自责任和信念的支撑。2001年开始研究探索领导者核心能力命题时,对研究而言是“一张白纸”,对自身来说是“白手起家”。漫漫十年探索路,艰辛曲折不寻常。从领导者核心能力概念提出,到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形成,靠的是追求真理的执著,破解难题的欲望,持之以恒的毅力,社会各界的鼓励。
第一,“万物皆有核心,能力必有核心”的观点是坚持研究探索的哲学力量。我坚定地认为,什么都有核心,能力体系必有核心。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核心是中心,是事物或事物间最重要的,赖以支持其存在的那一部分。换句话说,没有核心,事物将不复存在。由此推论,领导者能力体系必然包括核心能力,而且在整个体系中处于本质层面和要害地位。抓本质和抓要害就是要抓核心,抓住了核心就等于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第二,“世界已经步入‘能力本位’时代”的判断是坚持研究探索的科学力量。人类社会长时间处在权力型领导的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加快,过去那种主要依赖手中权力行使职责的领导方式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人民群众观察干部的视角、评价干部的标准、衡量干部的好坏正在悄然发生根本性变化,越来越看重干部的觉悟、能力和业绩。这充分表明“能力本位”时代已经来临。新的时代必然呼唤科学理论。领导者核心能力研究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契合时代发展特点,顺势而为,正当其时。
第三,“先有领导力,后有竞争力”的启示是坚持研究探索的逻辑力量。古今中外的事实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之所以能够始终充满活力,基业常青,无不与这个民族、国家、政党,能够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富有远见卓识,攻坚克难有方,锐意开拓进取,百姓拥护爱戴”的领导团队紧密关联。干部管理的实践同样给了我深刻启示,“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更好的团队”,任何制度都有缺陷;“先有领导力,后有竞争力”,只有拥有和持续不断培养出卓越的领导团队,才能拥有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否则,竞争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疑问,作为领导力的本质和关键,领导者核心能力必然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和内生动力。
第四,“实践是孕育真知的最好土壤,社会认可是辨别优劣的客观标准”的认知理念是坚持研究探索的实践力量。“有生命力的理论从来都不会在书斋中产生,群众的评价才是最真实可信的反映”。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始终立足中国国情探索规律。我坚持把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对研究成果的反映评价作为“晴雨表”,在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中汲取力量。十年间4本理论专著相继出版,新华社、《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及人民网、新华网等都给予了充分报道。领导的支持、社会的关注、群众的认可,坚定了我把领导者核心能力研究探索进行到底的决心。
更多内容欢迎进入【理论频道】
“美国例外论”五大错觉:自己弱点视而不见 西方危机源于“四个缺乏” 颓势不可逆 中国入世十年大事记(2001—2011) 共产党既掌握真理,为何怕多党制? 政府主导是规范校车安全管理首要前提 身份证法修改:更强调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梁晓声:文化领域勿成全民娱乐场 韩寒:从法律视角看“一针多用” 中国经济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吗? 看看庄子是怎样“考察”干部的? 历事五代而不倒的官场不倒翁冯道投机术 要让“恶意欠薪”者彻底断绝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