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政策网

粮油茶糖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群众信访

法制日报: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生根开花

时间:2013-10-18 来源:  作者:

  听说村东头两家人家又闹别扭了,骆汝霖匆匆赶去。原来,是一家打除草剂时,不小心打到了另一家的农作物上。两家人本来就有些矛盾,这下又有了导火索。骆汝霖来回与双方沟通、说理,磨破了嘴皮子,最终一方道歉,两家人握手言和。

  骆汝霖是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天竺村5组村民,也是一名网格信息员。50年前,“枫桥经验”在枫桥镇诞生;50年后,这里的人们坚持和发展这一宝贵经验,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努力将矛盾就地解决不上交。

  不仅是枫桥镇,《法制日报》记者近日在走访杭州、绍兴、衢州、宁波、舟山5地市时发现,“枫桥经验”已在浙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全省各地通过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深化群众工作,维护群众权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有力推动了平安浙江建设。

  及时发现矛盾就地化解

  “我家能致富,都是网格化的功劳!”45岁的舟山市普陀区展茅街道干施岙村村民陆苏琴冲着记者喊道。在该村采访时,干部群众对当地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都有不少感触,“看热闹”的陆苏琴一时插不上话,顿时有点着急。

  陆苏琴说,以前她和丈夫经常吵架,去年七八月份吵得最凶,两人都无法安心工作。后来,她多次通过“网格门牌”上的电话叫来村党支部书记“教育”丈夫。通过村党支部书记调解、讲理,家庭和睦了,陆苏琴的丈夫将更多精力投入生意,今年收入颇丰。

  “以前没有划分网格,村民有难题不知道找谁,很多人也没有村党支部书记的电话。”陆苏琴说,划分网格后,“网格门牌”挂到每家每户门口,村民有问题就拨打干部的电话。

  记者看到,“网格门牌”明确了该网格服务团队成员,包括村党支部书记、教师、医生、民警、调解员、网格长6人,并附上手机号码。

  “通过网格化,我们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群众诉求,及时解决群众难题。”干施岙村党支部书记李斌忠说,实行网格化后,没有一起矛盾出村。

  小到一个村庄,大到一个城市,网格化成为浙江省一大亮点。据了解,目前,全省共建网格11.7万余个,落实专兼职管理人员34.6万余名,组建管理服务团队19.8万余支。各地通过网格化,将力量下沉到基层一线,居民家中有矛盾纠纷、遇到重大生活变故等情况,网格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到场,及时发现和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诉求多样化,矛盾易发多发。浙江各地实践经验证明,只有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才能做到及时发现矛盾,就地化解矛盾。

  平安志愿者、“和事佬”、义务调解员……浙江各地普遍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仅宁波市就发展各类志愿者队伍2223支、67万人。这些志愿者来自群众,最了解群众需求和心声,化解群众身边的矛盾也得心应手。

  绍兴市越城区推广社区党员“和事佬”队伍,昌安社区306名党员组成“306和事佬”志愿者队伍,两年多来化解矛盾2,越城公安分局蕺山派出所民警朱波(右一)与书圣故里巡防队员实地排查治安隐患。本报记者居杨摄

  10月6日,诸暨市枫桥派出所民警陈超(左一)来到辖区居民骆志军家,就前不久调解的一起纠纷进行回访。为了这起纠纷,他曾6次寻找当事人。本报记者居杨摄

  衢州市柯城区组建的“幸福驿站”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帮困济孤救弱服务。图为9月4日,在柯城区“幸福驿站”老外义工正在教老人学英语。本报记者周斌摄





友情链接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