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农机怎么发展?从种植业调整规划的角度分析
时间:2016-05-30 来源: 作者:
农业部发布《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根据规划,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两保、三稳、两协调”。“两保”,即保口粮、保谷物。到2020年,粮食面积稳定在16.5亿亩左右,其中稻谷、小麦口粮品种面积稳定在8亿亩,谷物面积稳定在14亿亩。“三稳”,即稳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自给水平。到2020年,力争棉花面积稳定在5000万亩左右,油料面积稳定在2亿亩左右,糖料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左右。“两协调”,即蔬菜生产与需求协调发展、饲草生产与畜牧养殖协调发展。
到2020年,蔬菜面积稳定在3.2亿亩左右,饲草面积达到9500万亩。综合考虑自然生态条件、生产发展现状、结构调整潜力,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还明确了我国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六大种植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调整重点和方向。
农业是兴国安邦之本,农业装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种植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物品种、种植面积、产量和效益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
“十二五”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超过5.5亿吨,综合生产能力超过5.5亿吨。同时,果菜茶等园艺作物稳定发展,棉油糖等工业原料作物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已建成一批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米袋子”“菜篮子”的生产基础不断夯实。
农业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86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4.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新建成一批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有所改善。科技支撑水平显著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主要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机总动力达到11亿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生产集约程度不断提高,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03亿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8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6%左右;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0%。
主要产品优势带初步形成,小麦以黄淮海为重点,水稻以东北和长江流域为重点,玉米以东北和黄淮海为重点,大豆以东北北部和黄淮海南部为重点,棉花以新疆为重点,油菜以长江流域为重点,糖料以广西、云南为重点,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布局集中的农产品优势产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