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政策网

粮油茶糖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公告启示

浙苏鲁沪改善农业供给体系质量的经验启示

时间:2017-06-28 来源:  作者:

  近年来,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四省市围绕改善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大胆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和一些共同的启示。

  四省市改善农业供给体系质量的经验

  一、集聚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的浙江范式

  浙江省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引领,以集聚发展破解农业小而散、基础设施弱等难题,以绿色发展破解生态与经济效益的矛盾,以融合发展打造农业发展新动能,走出了一条强农转型之路。

  1.集聚发展提升农业基础和产业集群。一是着力推进农业“两区”建设。从2010年到2015年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7886个、各类现代农业园区818个,合计总面积1100多万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2。二是开展高标准农田和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形成一大批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三是推进产业的集聚发展。促进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空间布局优化,建设一批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强镇。

  2.绿色发展破解农业既高效又生态的难题。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推广“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多层次、多形式生态循环模式,推动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循环利用。二是大力推进“产出来”“管出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高标准实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建设,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积极构建主导产业全程可追溯的安全生产体系和监管体系建设,启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作为市场准入条件。三是大力创新推广粮经结合、种养结合、粮饲牧结合等新型农作方式,实现“千斤粮万元钱”的稳粮生产机制。四是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在2008年启动实施“美丽乡村行动计划”,2013年全面部署推进“五水共治”工程,形成美丽经济,让美丽生态成为生产力。

  3.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培育新动能。一是拓展多功能农业新业态。以“农业+”新思路培育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文化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产值从2010年的89.22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227亿元。二是用“互联网+”培育发展新动能。发挥互联网大省的先发优势,推进生产方式的自动化、智能化,经营方式的网络化、品牌化。农产品电商蓬勃发展,2015年农产品电商销售达到304亿元,居全国首位。三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已建成畜牧、水产、竹木等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29条,实现产前产中产后、产加销、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二、园区化、合作化、规模化提升的江苏特色

  江苏省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以园区化推动高效设施建设,以规模化发展推动规模效益,以合作化推动组织化和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农业取得了明显效果。

  1.以园区化推动现代农业生产基础提升。江苏省从2010年开始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已实现了农业县(市、区)的全覆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培育壮大了优势主导产业,集成推广了农业科技成果,并推动了种苗繁育、质量检测、示范展示、仓储物流等园区公共平台建设,实现产业、技术、新型经营主体、公共服务在园区平台的集聚。

  2.以合作化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动农机植保生产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及劳务合作社、旅游合作社等多类型合作组织来为农民提供生产经营服务。创新家庭农场联盟新形式,为家庭农场建设发展提供立体式、全产业链综合服务。

  3.以规模化推动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一是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明确适度规模标准为100亩到300亩,并作为财政重点扶持对象;二是积极推动“联耕联种”“代耕代种”“农田托管”等形式实现服务规模化经营。2015年江苏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提高到67%,畜牧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

  三、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发展的山东模式

  为破解传统农业产业链短、加工增值率不高、国际竞争力弱等问题,山东省以产业化延伸农业产业链、标准化打造安全供应链、外向化提升农产品价值链,促进农业大省向强省转变。

  1.产业化延伸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组织,壮大农业产业化力量,2012年以来有460亿元工商资本投建农业项目。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二次返利、股份合作等多种机制以及“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合作社、带基地,基地带加工、加工带农户的“龙型”产业经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农业总产值的3.8倍。

  2.标准化打造安全供应链。以安丘市打造安全、优质、高效、品牌农业为代表,通过建立一套机制、八大体系、四道防线,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并以标准化延伸培育农产品品牌,政府背书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区域农产品竞争力。

  3.外向化提升农产品价值链。实施主导产业振兴计划,加强标准化出口基地建设,推进出口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出国展销,形成了以水海产品、蔬菜等优势农产品出口为主导、民营企业为出口主力、多元化出口市场的格局,农产品出口连续16年保持全国首位。

  四、以都市现代农业为特色的上海样本上海市以国际化大都市需求为导向,以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型升级。

  1.以都市农业涵养城市生态生活。制定农业布局规划,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农业对大上海的“绿肺”效应。创新生态型都市农业经营方式,以松江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为代表,协同解决环境生态和农产品供应问题。保障城市主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明确蔬菜、猪肉、家禽等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目标,建立起蔬菜、水果等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

  2.现代要素助力农业转型发展。持续推动农业设施建设,以设施促进农业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高性能、多功能、智能化农业机械,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强化农业的科技要素支撑,围绕节肥、节药、循环农业等关键技术和区域特色农产品培育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创新实施绿叶菜价格金融保险机制,稳定蔬菜供应。

  3.三产融合造就体面农业。积极拓展农业生态、文化、休闲功能,加快发展农业与旅游业融合,涉农旅游年总收入达13.75亿元。加快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地产农产品上市初加工率达50%以上。发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和“团购直销”等多种农产品流通新形式。

  四省市改善农业供给体系质量的启示

  一是坚持两手发力夯基础、提能力。四省市积极运用市场、政府两种配置资源机制,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积极带动集体经济投入以及社会资本在农业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的投入,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调结构、促转型。紧紧顺应市场需求导向变化,以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为主线,推动农业发展从数量扩张向特色、精品农业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从依靠要素资源投入向依靠科技创新、经营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三是坚持产业协同强融合、促发展。顺应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趋势,紧紧围绕拓展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推动产前生产资料供应、产后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的全产业链构建以及“农旅融合、农业+互联网”等产业融合新业态的发展,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四是坚持生态优先重安全、可持续。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新思路为指引,以农业绿色发展为目标,积极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种植业肥药减量、畜禽污染治理、山水林田湖生态环境保护,走出农业生态与经济高效互促共进的发展新路径。

  五是坚持改革引领健体系、增活力。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向改革要动力、要红利、要活力。协调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农村综合改革,有效激发农业资源要素的活力和农业竞争力。

友情链接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