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政策网

粮油茶糖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地方法规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抓好灾后农业生产自救、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见

时间:2009-11-20 来源:  作者: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6月下旬以来,我省淮河、滁河、西河等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为有效减轻灾害损失,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切实抓好灾后生产自救、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加强在地作物田间管理。受洪涝灾害较轻的地区,当前要重点做好以清沟沥水、病虫害防治为中心的田间管理工作,查苗补苗、追施速效肥料等,努力促进作物苗情转化。非灾区要切实抓好病虫害防治,力争多收,做到灾区损失非灾区补。

  二、及时开展灾后补种、改种。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实行分类指导。对已绝收的田块,要按退水情况,因时、因地制宜,不失时机地补种改种早熟玉米、夏甘薯、杂豆、速生蔬菜、秋延蔬菜等市场销路好、高产和高效的作物;退水过迟的田块,要及早做好秋种准备。

  三、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已经退水的地方,要及时补栏、补养,增养三元杂交猪、杂交山羊、白鹅、肉鸭、优质肉鸡等畜禽;及时清塘,补放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的鱼种和名特优品种,发展稻田围拦网青虾养殖和大规格鱼种、蟹种培育。有条件的地方,引导农民在绝收田块改种牧草,发展草食畜禽。

  四、认真抓好动植物疫病防治。洪涝过后,动物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可能流行。要进一步完善动物疫情监测、报告、控制体系,做到发现疫情快速准确上报,快速控制和扑灭。抓好高温季节查源灭源,全面开展消毒;抓好秋季集中强制免疫,加强检疫监督等工作。对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要做到准确预报,及时防治。

  五、备足备好救灾种子、种苗。在摸底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生产需要,采取组织调运,余缺调剂、非灾区支援灾区等办法解决种子、种苗问题;积极采取借地育苗、统一育苗的办法,争取季节。加强市场管理,确保救灾种子、种苗和化肥、农药质量,控制价格,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

  六、积极利用夏季高温组织堆肥。退水后,发动群众,结合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农户家前屋后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清除,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利用夏季高温和收集、清扫的畜禽粪、秸秆等,积极开展高温堆肥,为今年秋种提供优质有机肥料,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七、大力组织劳务输出。引导、动员和组织返乡民工返城务工。利用农广校、职业高中、成人技校等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和素质,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务中介组织,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信息等多方面服务。

  八、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抓好乡镇企业的发展,围绕农产品加工业和运销服务业,突出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抓好乡镇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招商引资,推进技术进步,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充分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作用,鼓励支持创办餐饮、文化娱乐、运输、旅游等服务性实体,增加农村就业岗位。

  九、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今年农业受灾范围广、程度重、损失大,各地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落实土地承包政策。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进一步落实好农民减负政策,坚持不懈地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认真做好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工作,积极推进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同时,积极做好灾区农业税减免工作,解决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十、进一步加强领导,搞好服务。灾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灾后生产自救作为整个生产救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组织,加强领导,抓紧抓好。有关部门要围绕灾区生产自救、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行之有效的服务工作。组织科技小分队,深入灾区,深入群众,开展面对面指导。采取发放明白纸、召开现场会、开通农技110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宣传抗灾救灾技术、知识,及时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要开辟生产救灾专栏,发布技术和信息,引导农民依靠科技开展生产自救。要加大农村小额贷款发放力度,积极解决农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资金困难。

友情链接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