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政策网

粮油茶糖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西北地区夏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时间:2010-05-11 来源:  作者: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西北地区夏玉米公顷产量6000~7500 kg(亩产400~500 kg)的基础条件、产量构成和生产技术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西北地区夏玉米种植区域。

 

2  引用标准

 

    GB 4404  粮食种子

 

3  产量指标及构成因素

 

3.1  产量指标

 

中等肥力地块公顷产量6000kg(亩产400kg)左右,中等以上肥力地块公顷产量7500kg(亩产500kg)左右。

 

3.2  产量构成因素

 

    中等肥力每公顷收获株数49500~52500株(每亩3300~3500株),单株生产力115~130 g,中等以上肥力每公顷收获株数52500~60000株(每亩3500~4000株),单株生产力125~150 g。一些特早熟或紧凑型玉米密度还可增加到67500株(每亩4500株)左右,单株生产力100~120 g。

 

4  生产技术规程

 

4.1  品种选择、种子质量、种子处理

 

4.1.1  品种选择

 

    选用早中熟(90~110d)、高产(公顷产量7500kg(亩产500kg)以上)、抗病虫(抗大小斑病、青枯病、甘肃陇南抗红叶病,新疆抗玉米粗缩条纹病及红蜘蛛),耐水、耐肥、抗倒伏的杂交种。陕西有户单1号、丹玉13号、陕单9号等,新疆有武单早、京早8号、墨单8621、荷单2号,甘肃有京早7号、酒单2号等杂交种。

 

4.1.2  种子质量

 

    选用符合GB 4404一级良种(纯度在97%以上,净度在98%以上,发芽率不低于90 %,水分含量不高于13%)。种子色泽光亮,籽粒饱满,大小一致,具有本品种固有特征。无虫蛀,无破损。

 

4.1.3  晒种

 

    播前晒种2~3d(不宜在水泥地板上晒),厚度2~3cm,日翻动3~4次。

 

4.1.3.2  选种

 

    结合晒种,清除小粒、未成熟秕粒、破粒、霉变烂粒、虫蛀粒、杂粒。

 

4.1.3.3  浸种与催芽

 

    当土壤相对含水量在85%以上或播后立即能灌水者,可对种子进行浸种与催芽。一般用清水浸泡12~14h,空水后待种子芽尖露白时即可。

 

4.2  播种

 

4.2.1  播种期

 

    播期陕西、甘肃应不迟于6月15日。新疆一般不迟于6月25日,如选用特早熟种复播,播期应不迟于7月5日。麦行套种玉米陕西适宜播期为麦收前7~10d

 

4.2.2  播种方法

 

4.2.2.1  灭茬播种

 

    麦收前灌足麦黄水,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旋耕灭茬,按规定行距用播种机播种;或用步犁翻耕灭茬,每隔3犁在犁沟内人工溜施种肥后溜籽播种。播后耱地镇压。地墒不足者(土壤相对含水量不足80%),播后及时浇灌出苗水。

 

4.2.2.2  硬茬(切茬)播种

 

    前作收获后,先用犁按行距开沟、溜肥播种,再用犁覆土盖籽,地墒不足时,播后浇灌出苗水,待出苗后进行行间灭茬。

 

4.2.2.3  麦行套种

 

    在麦行预留空行内先开沟或挖穴施种肥,按株距每穴点籽2~3粒,地墒不足者播后应浇麦黄水。

 

    为了弥补玉米缺苗,每隔数行播一段预备苗。

 

4.2.3  播种量

 

    条播每公顷45.0~52.5 kg(亩产3.0~3.5 kg),穴播每公顷37.5~45.0 kg(亩产2.5~3.0 kg)。

 

4.3  留苗密度

 

    按植株矮的比高的密,紧凑型比松散型的密,生育期短的比长的密,肥地比薄地密的原则确定留苗密度。公顷产量6000kg(亩产400kg)以上的水平,松散型品种,一般每公顷留苗52500株(每亩3500株)以上。新疆可达67500~82500株(每亩4500~5500株)。紧凑型矮杆品种比一般品种每公顷留苗可增加15000~22500株(每亩1000~1500株)。

 

4.4田间管理

 

4.4.1  查苗、补种、移栽、翻种

 

4.4.1.1  查苗

 

    播种6~7d后,逐行检查,如发现严重缺苗断条者应及时补种移栽。

 

4.4.1.2  补种

 

    将种子用清水浸泡催芽,待芽尖露白后挖窝补种。墒情不足及时浇水。

 

4.4.1.3  移栽

 

    先在缺株处挖穴,将补栽苗连根带土挖移到缺株穴内,然后填土压实浇水,待水渗完后,覆绵土。

 

4.4.1.4  翻种

 

    要把握时期(陕西6月20日前),地墒充足(土壤相对含水量不低于80%),选用早熟品种。翻种时要浸种催芽,条施种肥,保证播后4d出苗。

 

4.4.2  开沟、中耕除草

 

4.4.2.1  开沟

 

    为进行沟灌,在拔节前结合施拔节肥在行间用犁开沟。开沟时严防压苗伤苗。

 

4.4.2.2  中耕除草

 

    夏玉米多是硬茬播种,出苗后要及时中耕,清除株、行间根茬、杂草和破除板结,此外在封行前还应进行中耕。

 

4.4.3  间定苗

 

    三叶期将丛苗疏开,五叶时按株距定苗,若地下害虫严重,可适当推迟。间定苗时拔掉病株、异株、弱株,保留健壮株,若遇缺株,两侧可留双苗。

 

4.4.4  去分蘖(打杈)

 

    玉米分蘖要及时扳除。去去蘖时,切不可动摇根系损伤全株。

 

4.5  施肥

 

    根据夏玉米需肥规律,其施肥原则是:施足底肥,保证种肥,重施拨节(7叶展)肥,补施穗肥(10~11叶展),添加微肥。总的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及产量指标而定。

 

4.5.1  施足底肥

 

    底肥以腐熟的优质有机肥为宜,每公顷用量30000~45000 kg(亩2000~3000 kg),掺合过磷酸钙300~450 kg(亩产20~30 kg),结合整地埋施土中。

 

4.5.2  施好种肥

 

    播种时,每公顷施复合肥或碳酸氢铵45~75 kg(亩产3~5 kg)。肥料要掩埋并避免与种子直接接触,墒情不足,种肥应慎施。未施底肥的,磷肥要与种肥同时施入。底肥未施土粪、磷肥者,磷肥应增至750 kg(亩产50 kg)。

 

4.5.3  重施拔节肥

 

    拔节时(7叶展),在距苗10cm处开沟或挖穴深施(10cm以下)重施(约占追肥总量的60%左右,未施底肥、种肥者,拔节肥应占总追肥量80%左右)。每公顷施碳酸氢铵600 kg(每亩40 kg)或尿素220 kg(每亩15 kg),未施底肥者则每公顷施碳酸氢铵1050 kg(每亩70 kg)或尿素375 kg(每亩25 kg)。

 

4.5.4  补施穗肥

 

    大喇叭口期(10~11叶展开时)每公顷穴施尿素75~150 kg(每亩5~10 kg)。若有脱肥早衰现象,施肥期应适当提前,施肥量可适当增加。

 

4.5.5  添加微肥

 

    若土壤中缺少锌、硼、锰、铁等微量元素或植株表现有缺素症状时,要施用微肥。一般可采用单元或多元微肥进行拌种。如施用锌肥,可有4g硫酸锌溶于70g温水中,将溶液均匀喷洒在1 kg种子上,堆闷1h,摊开晾干即可播种。

 

4.6  灌溉

 

4.6.1  需水量

 

    一般每生产1 kg籽粒需水700~800 kg。因缺水而致叶片萎蔫卷曲,傍晚仍不能恢复时,就应及时灌溉。

 

4.6.2  灌溉原则

 

    依据夏玉米需水规律保证出苗水,巧灌拔节水,灌好抽雄水,饱灌升浆水。灌溉方式为沟灌或小畦灌溉。

 

4.6.2.1  保证出苗水

 

    播种时,要求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不低于80%,否则就应灌水,灌水时间在麦收前浇灌麦黄水或播后浇灌压茬水。

 

4.6.2.2  巧灌拔节水

 

    拨节期(7叶展)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不低于76%,否则就应灌水。

 

4.6.2.3  灌抽雄水

 

    抽雄开花期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不低于80%,否则就应灌水。

 

4.6.2.4  饱灌升浆水

 

    升浆期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不低于85%,否则就应灌水。

 

4.7  防治病虫害

 

4.7.1  防治原则与主要防治对象

 

    防治病虫害要坚持早防早治,及时彻底的原则,防治对象主要有粘虫、地老虎、玉米螟等。

 

4.7.2  防治粘虫、地老虎

 

    每百株有粘虫15头以上或平方米有地老虎0.3头以上(或地老虎卵孵化盛期)就要及时防治。方法是:每公顷选用40%皿基异硫磷或50%钾铵磷或辛硫磷乳剂750~1125mL(每亩50~75mL),兑水750 kg(亩产50 kg)喷雾;或每公顷喷0.25%的敌百虫粉剂30~37.5 kg(每亩2~2.5 kg),或每公顷用90%固体敌百虫1500~2250 g(每亩100~150g)溶于水中,喷洒在75 kg(每亩5 kg)切碎的青草或75 kg(每亩5 kg)的油渣上,拌成毒饵,于傍晚撒在玉米行中诱杀。

 

4.7.3  防治玉米螟

 

    有虫株率达5%即应防治,方法是每公顷用3%呋喃丹颗粒剂52.5~60.0 kg(亩产3.5~4.0 kg)(每株2~3粒)进行灌心,收后应处理秸秆。

 

4.7.4  病害严重地区应选用抗病品种为主,结合农业技术综合防治。

 

4.8  防倒伏

 

    对倒伏的玉米,若小于45度,可在倒后1~2d内在相反方向手扶茎杆,用脚踩踏茎基部土壤,相同方向填土支撑,切忌断根与折断茎秆。

 

4.9  收获及贮藏

 

4.9.1  成熟前后地面若有积水应设法排除

 

4.9.2  成熟指标

 

    当籽粒变硬,用手指掐后看不到痕迹,并呈固有颜色,即可收获。

 

4.9.3  编辫上架

 

    收获后立即编辫上架,防雨淋及烟薰,剩下的净棒与籽粒应立即晾晒,严防堆积发霉。

 

4.9.4  脱粒

 

    晒干脱粒,扬净归仓

 

4.9.5  贮藏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检查,防止鼠害和霉坏变质。 

 

友情链接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