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改进作风 严字当头
当前,党内存在的干部作风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公权不用、公权虚用、公权乱用、公权私用四个方面。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对干部教育管理不到位,“官本位”和特权思想严重;对干部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制度不健全;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不力,问责不严;一些地方对消极腐败行为惩处不严,查处不力。为此,福建省漳州市在改进干部作风问题上,坚持严字当头,以严格的管理治“懒”、以严密的考评治“虚”、以严肃的问责治“乱”、以严厉的惩处治“私”,切实构建管理、考评、问责、惩处机制,让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
以严格的管理治“懒”。建立完善党性定期分析、述职述廉、效能建设等机关管理制度。通过蹲点联户、挂钩联户、专项督查等形式,建立党员干部倾听和解决群众诉求常态化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干部深入基层接地气、听民声、解民忧。坚持标准化与高效化相结合,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贯通”的政务服务平台,实施标准化管理,促进政府职能逐步向服务型、公开透明型、效能型转变。
以严密的考评治“虚”。整合市直机关绩效考评、县政府绩效评估、公务员绩效考评办法,科学设定考评指标,构建经济发展、党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及创新社会管理、公众评价等综合指标体系,引导干部改进作风、务实创新、提高效能。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采取组织考评和群众评议相结合、日常管理与年终考评相结合、定量考评与定性考评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等“四个结合”办法,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地评价干部作风,督促党员干部多办惠民利民实事。此外,将考评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绩效奖金等挂钩,有效发挥考评的激励和惩戒作用,实现服务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以严肃的问责治“乱”。构建事前防控、事中监督、事后纠错的监督问责机制。一是强化事前防控。建立廉政风险防控制度,排查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着力防范和制约行政决策、项目建设等领域的廉政风险,从源头上堵塞漏洞。二是强化事中监督。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标准化,推广固定公开栏、手机短信、有线电视和电脑网络“四位一体”公开运行机制。拓展民主听证、新闻发布等新型公开模式,对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行为进行全过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强化事后纠错。建立完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效能责任追究等制度,及时纠偏纠错。
以严厉的惩处治“私”。健全大要案协作查办机制、区域协作办案机制、执法执纪机关联席会议制度等,严肃查处重大案件以及严重破坏投资软环境、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坚持“一案一查”与“多案并查”相结合,有效解决“法不责众”问题。全面开展规范权力运行工作,推行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对各部门的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梳理、科学界定、公开运行、统一监管,严肃惩治各种特权行为。建立“一案一整改”制度,督促相关部门建章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