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政策网

粮油茶糖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部委资讯

张文台:低碳是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时间:2010-08-16 来源:  作者:
8月7日,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委张文台上将在“2010发展中国论坛”开幕式上作了《低碳是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的主题演讲。   发展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这种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开发和减少碳排放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方式、价值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全球应对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严峻挑战的战略措施。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这是人类社会继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摒弃工业革命以来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生态文明新路。我看推进城镇低碳化是不是可以从以下八个体系来把握和理解,算是与在座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做个交流:   一是科学的决策规划体系   推进城镇低碳化,对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幸福”的三生共赢的文明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为此,我们要切实做到“三个纳入”,即一是纳入发展整体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可行,做到单位有目标,领导有责任,群众有要求,形成全民联动;二是纳入政府财政支持,按产值比例逐步加大投入,确保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三是纳入监督考评体系,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重要标准,来评价干部政绩,并实行一票否决制。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真正把低碳经济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城乡规划、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土地使用建设等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资源能源的支撑力,形成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良性循环,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战略目标落到实处。   二是完善的政策引导体系   从我们国家的政策导向看,近期国家的政策逐步向低碳经济倾斜。从长远来看,应抓紧更新以下“六大基本政策”。一是优惠的税收政策。对低碳经济企业给与税收方面的实惠,支持和推动企业、公众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二是积极地投资政策。加大对低碳经济产业的投资倾斜,在2008年中国政府4万亿的经济激励计划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和能效提高为重点投资领域。三是倾斜的财政政策。今年2月5日,我国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针对公共服务领域购车进行一定的补贴,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进行试点示范。四是灵活的金融政策。可以通过银行推动绿色信贷,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型融资方式,并与国际金融机构广开合作之门,我国已经开始建立国内首个环境交易所,拓展了融资渠道。五是严格的采购政策。将低碳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规定低碳产品的采购比例,采购范围和采购标准,实施严格的采购政策,以此推进低碳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六是合理的补偿政策。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制度,依照国际通用的“碳源—碳汇”平衡规则,生态受益区在享受生态效益的同时,应拿出享用“外部效益”溢出的合理份额,对生态保护区进行补偿。通过有效的交换形式,形成合理的交易价格,使生态服务从无偿走向有偿。   三是合理的法律保障体系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原则,明确政府、企事业单位、公民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限期治理、区域流域行业限批、挂牌督办等制度,形成环境保护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环境执法机制。可以说,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国家下了大力气,出台了一大批法律法规,也组织了不少的执法检查,但现在仍然存在着许多法律落实难的问题。只有改革体制,完善机制的同时,抓好落实法制,我们的低碳经济发展才能不断推向前进。
友情链接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