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新:温州“强镇扩权”的探索及启示
时间:2010-08-16 来源: 作者:
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主任王景新在“2010发展中国论坛——中国城镇化的问题与对策”专题上作 《乡村城镇化》主题演讲。
一、温州“强镇扩权” 的背景及作法
1、什么要“强镇扩权”?
用温州发改委的话说“就是解决乡镇责大权小的问题”。温州市经济强镇数量多、发展快、经济实力强,镇级权限的财权、事权无法实现对特大城镇建设和数十万人口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和有效管理,导致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医疗、人口管理等严重滞后。
2009年温州入选浙江百强镇12个:
14永嘉县瓯北镇,22乐清市乐成镇, 27乐清市虹桥镇 ,28鹿城区南郊乡
30乐清市北白象镇,41苍南县龙港镇,48瑞安市莘塍镇,64平阳县鳌江镇
72瑞安市塘下镇,80平阳县昆阳镇,83龙湾区瑶溪镇,99苍南县灵溪镇
2009年温州市入全国千强镇32个,其中500名前的28个:
21浙江乐清市柳市镇118.0,101永嘉县瓯北镇 93.5,132苍南县龙港镇 87.0
165瑞安市莘塍镇 84.6,67瑞安市塘下镇 84.4,173乐清市虹桥镇 83.9
190乐清市乐成镇 82.2,196 鹿城区双屿镇 81.8,209平阳县昆阳镇 80.7
252平阳县敖江镇 76.7,286平阳县水头镇 75.0,307乐清市北白象镇 73.7
354苍南县灵溪镇 71.3,424龙湾区瑶溪镇 68.3,467永嘉县桥头镇 66.3
483瓯海区瞿溪镇 66.0,487龙湾区沙城镇 65.8,490龙湾区状元镇 65.7
496鹿城区藤桥镇 65.6。
2、“强镇扩权”的目标和主要措施
文件:温州市委、市政府颁布《关于推进强镇扩权改革的意见。选择全市五个经济强镇作为强镇扩权改革第一批试点镇。
目标:“其实就是把几个规模比较大的镇,按照城市的功能来建设和管理” ;把这些特大型镇率先建设成“发展领先、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小城市”。
内容:扩大镇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县政府和各职能部门权力下放。“县政府主管局派驻强镇建分局”。县主管局授权,分局对实行自主审批、处罚,县局备案。
——镇党委书记入县委常委;镇长副县级,列席县政府常务会议。
2010年7月9日瓯北镇9个分局率先挂牌
3、“强镇扩权”的条件
试点5镇都不是县政府所在地,但都是温州市经济强镇、大镇。
——“温州的浦东”永嘉县瓯北镇。镇域面积128平方公里,73个行政村,12个社区,户籍人口13万人,流动人口22万人;建成区30平方公里。2009年末地区生产总值113.5亿元,财政收入1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18元。
——“中国第一座农民城”苍南县龙港镇。1984年建镇。镇域面积83平方公里,建成区16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 ,其中非农人口13.3911万,2009年财政收入9.47亿元,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的占比98.6%。
——“百年重镇”平阳县鳌江镇。镇域面积102平方公里,建成区1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辖8个社区、59个行政村。2009年全镇总产值110亿元,财政收入8.8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852元。
——“中国汽摩配件基地”瑞安市塘下镇。镇域面积83平方公里,建成区9.25平方公里。辖89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7.47万人,外来人口17万人;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76.59亿元,财政总收入12.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949元。
——“中国低压电器王国”乐清市柳市镇。总人口30万,镇域面积49.88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2.8平方公里,2009年地区生产总产值376亿元,财政总收入17.37亿元。
按照国务院相关标准[1],5镇人口、城镇规模、经济总量及结构、财政收入等,均达到设市标准,甚至达到了中等城市水平[2]。
5镇的人口都在20万人以上,建成区面积都在10平方公里以上,地区总产值都在100亿元上下,财政收入9-20亿元比例都在30%以上,其中瓯北镇占永嘉县的70%)第二三产业比重都超过了80%。
[1]人口密度350人/平方公里以上的县,撤县设市的标准:政府驻地所在镇总人口不低于12万人,其中非农人口不低于10万人;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60亿元,财政收入不少于3亿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75%以上;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较为完善。
[2] 城市一般分四类:特大城市100万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