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年底前化解现有环境信访积案
从7月27日召开的全省环境信访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共受理有效信访举报6055件,与去年同期的7750件相比,减少了1695件,减少率为21.87%,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会议提出,要在年底前完成基本化解现有信访积案、基本还清历史旧账的任务。
据介绍,上半年,全省因环境污染引发的上访形式发生了明显变化,集体访、群体访数量减少,个体访目前呈主要趋势。
会议要求,下半年,我省环境信访要强化领导干部公开接访、重点约访、包案下访“三个结合”。各级环保部门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带着感情和责任接待来访群众,搞清楚群众反映问题的来龙去脉,把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搞明白,把问题的症结搞准确,把绝大多数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关键要抓住“事要解决”,使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真正得到妥善解决。
要运用标本兼治、属地管理、强化排查、思想疏导“四个结合”的方法化解矛盾。会议提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要在年底前完成“两个基本”,即基本化解现有信访积案,基本还清历史旧账。实现这个目标,各级环保部门要把经常性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属地为主、条块管理相结合,标本兼治与预防相结合,思想疏导与稳定控制相结合。今年是积案化解的决战年,各地要对排查、梳理出来的重复案、久拖不决案、历史遗留案等积案、难案、棘手案,拉出清单,建立台账,责任到人。搞好化解,对属于环保部门职责的信访积案要协调解决,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月一总结,及时掌握信访事项进展情况。
畅通信、访、电、网“四位一体”的信访渠道。各级环保部门要重视每封来信、每个电话、每个网上举报,要及时处理和答复;必须畅通来信、来访、来电、网上举报等渠道,确保12369环保举报热线运行有序、工作高效、管理规范,24小时畅通。完善工作机制,各级环保部门都要对外公布信访机构的通信地址、接待地点、投诉电话号码。对涉及人员比较多、易引发不稳定因素的匿名投诉、网上舆情,各地环保部门要调查核实,将调查结果在媒体上发布,对公众高度关注的问题迅速作出回应,对恶意炒作也要及时澄清。对案情较复杂,短期内不能调查处理完毕的,应当向信访人通报阶段性进展。
坚持刚性问责,严肃追究责任。对不按政策解决矛盾纠纷和环境信访问题,导致矛盾激化、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当地环境信访工作实行“一票否决”,直接列为不合格单位;对监督执法能力薄弱、环境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环境信访案件居高不下的县(市、区),将实行“区域限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