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政策网

粮油茶糖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增强法治魅力才能减少信访

时间:2011-12-12 来源:  作者:
  近日,河南省法院举行了“万名法官回访万名当事人”活动,在活动中,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前往驻马店遂平县两名上访群众家中回访。面对上访群众的声声诉说,张立勇起身道歉。听到一上访群众说为了两万多元奔波一年多,张立勇很是气愤,他一把拉住该群众的手说:“走,现在我就带你去县公路管理局,今天就把事情给解决了。”在张立勇院长的带领下,两名上访群众遭遇的执行难问题顺利予以解决。只要领导真正关心,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面对此次经历,张立勇这位以“人民法院就是要走人民路线”而闻名全国的“明星院长”说:“不要再让当事人寒冬蹲在法院门口了,要真正把老百姓放在心坎上,要带着深厚感情为老百姓办案。”更为重要的是,他要求“避免诉讼变成信访”。

  避免诉讼变成信访,可谓一针见血。为什么出现那么多的上访事件?尤其是有很多问题本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但是说来容易行来难。由于人为干预特别是地方政治架构中的不当干预,很多案件的判决本身不是按照法律来的,而是按照领导意志来的,此其一;其二,即便案件按照法律给予了公正判决,但由于执行不到位,执行不给力,判决无奈变成了一纸空文;其三,在执行过程中,遭遇到地方政治架构的再次干预,从而导致判决趋于无效。这些都是避免诉讼变成信访的难题。如果这些问题不给予根本解决,仍然是谁官大谁说了算,那信访现象将永不停歇,且会越来越多。

  每一次人治事件的发生实际上都是法治信仰、法治魅力的消退。即使有的领导不厌其烦地下乡再下乡,亲自帮助一个又一个平民百姓解决了实际问题,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领导的精力更不可能长期围绕在帮助个体解决问题上。领导能够帮助十个老百姓解决十个难题,能有精力干预十万个同样的难题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更应当关注的是能否在制度建设上、在体制约束上化解人治的弊病,增强法治的内容。信访事件近年来日渐增多,这不是什么好事,一是基层官员为了信访一票否决制而疲于奔命,二是高级领导为此频频批示。依法治国理念提出也有许多年了,到了今天如果仍然要靠高级领导的批示、督导乃至于带路去为老百姓办事,这说明我们的法治建设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只有增强法治魅力,让法院判案按照法治规则来办,让案件的执行不再遭遇人治的阻挠,让全社会都来首选司法途径解决纠纷,这个国家才能算得上是法治国家。法治是社会文明的底线,守住这个底线,便是守住社会秩序的闸门,才能从根源上减少信访,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没有法治作为基础的文明,是不牢固的。只有当法治国家得以真正建立的时候,文明才能波及远方。
友情链接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