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政策网

粮油茶糖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张鸫:微博问政的力量与风险

时间:2011-12-29 来源:  作者:
  “微博微博,危险的博客”,这是我对近年来微博问政现状的突出感受。微博问政作为网络问政的重要延展和全新方式,既可以成为一种建设性力量,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也可以成为一种破坏性力量,带来现实危害和潜在风险。如何既发挥微博问政的积极作用,又防控微博问政的消极影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微博问政显示巨大的现实力量

  随着微博快速发展普及,微博不再仅仅运用于社交领域,而是逐渐与政治挂钩,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政治效能。微博问政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治国理政的新趋势,显示出强大的现实力量。

  1.政治号召力。微博问政是各国政府部门和政治组织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党派和政府机构开通微博账户,公布政治观点,应对突发状况,塑造良好形象。不少国家政要开通微博账户,宣扬政治理念,拉近普通选民、应对政治危机。如,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智利总统皮涅拉、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等都开通微博账户,宣介本国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韩国国防部曾召集微博用户,介绍“天安舰”事件调查结果,消除有关执政党企图利用该事件提高地方选举得票率的说法。朝鲜也开通微博账户,内容囊括内政外交各个方面。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过新浪微博等与全球网民对话。在我国,政务微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开设有4万多个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账户,不少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开通微博账户与网民互动交流。

  2.信息传播力。微博问政兼具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优势,通过发布、关注、转发等技术功能,对人们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方式产生着深远影响。2009年6月13日,伊朗总统大选后发生骚乱,一位伊朗网民在美国推特网站上发出信息:“伊朗卫队想阻止我们发出信息,但我们希望全世界都知道发生了什么。”这条信息只在推特首页停留不到2秒钟,但有4万人转发了它,成为网络直播伊朗骚乱的前奏。一条微博消息或许转瞬即逝,但是只要和人们关注的某个政治问题相联系,就足以秒杀眼球、极速传播,瞬间把政治号召和政治议题传递给百万关注者。微博的“病毒式”传播,使其成为许多新闻机构和记者发布信息的重要渠道。在我国,50余家微博网站每天的信息发布量达2亿多条,其中新浪微博每天发布的信息量就达8600万条。

  3.舆论扩散力。微博问政可以发起、设定和参与话题,制造和扩散舆论,迅速汇集成群体性意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表达对公共事务的态度和看法,使微博不仅成为新闻发布厅,还成为舆论风向标、时事评论室。在西亚北非许多国家,微博问政是民众获取信息、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渠道,但也是大肆批评政治经济政策、激烈抨击社会问题、扩散反政府情绪的重要方式。同时,微博问政还可以通过大量评论、链接,把信息集中起来,创建反映和影响特定舆论的环境和倾向,放大舆论倾向、左右舆论走势。如,突尼斯、埃及民众创建微博检索标签,大量上传有关总统腐败和政局动荡的实时消息,主导了当时国内舆论走向,激发了民众不满情绪,最终导致街头革命爆发。

  4.社会动员力。微博问政不仅可以迅速成为话题讨论和舆论关注的中心,还具备强大的动员力、组织力和协调力。在韩国地方选举的最后阶段,一些青年和名人在微博上号召人们“前去投票”,很快动员了以往不关心政治的韩国年轻人的投票热潮,帮助在野党实现大逆转。不少国家民众和政治组织还把微博问政转化为现实行动,发起各类政治和社会活动。英国伦敦和美国费城等地,因微博号召串联,引发快闪式暴力抢劫和暴力袭击事件。今年9月出现的“占领华尔街”示威运动及其引发的全球抗议活动,更是凸显了微博问政的动员能力。美国“开放社会研究所”资金支持的加拿大媒体基金会和“匿名者”黑客组织通过推特发布网络倡议,建立“占领华尔街”微博标签,把不同群体的不同诉求连接起来,把小规模街头运动升级为全球范围的社会运动。
【1】【2】【3】【4】

友情链接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