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政策网

粮油茶糖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2011年,学术界新论点要览

时间:2011-12-29 来源:  作者:
  
  新闻传播学篇

  ●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关键词:“跨界”

  2011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是传媒产业发展的“跨界”。由于既往传媒业固有的业态边界正在被打破,诸如传播者角色的跨界、传播渠道的跨界、传播内容的跨界、产业资源的跨界、媒介市场的跨界等等。由此,拓宽了原有的市场边界,给传媒谋取更大的市场版图提供了条件。

  研究者认为,中国媒体产业经营在“跨界”意义上实现了五个突破:跨媒体经营——破除媒体资源配置单一制;跨地域经营——破除媒体市场采邑制;跨级别经营——破除媒体行政本位制;跨所有制经营——破除媒体企业身份制;跨行业经营——破除媒体产业垄断制。

  ●国家形象传播成为关注的焦点

  2011年,中国GDP总量首次居世界第二,伴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以及CNN等频道高频次播出,国家形象传播成为关注的焦点。

  研究者认为,在国家影像表达后面,价值传达应有一定的层次和顺序,对真善美的普遍追求应先于在个别价值判断上的差异性追求。审美价值应先于民族与宗教的追求。应该更多地考虑到现实中传播主体与受众等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克服内容针对性和投放时机上的造势意图,防止硬广告式的符号化传播,否则不仅起不到传播效果,反而会强化受众原先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新闻打假是新闻传播学界关注的话题之一

  面对每天涌来的网络信息和网络意见,一些传统媒体盲从非理性的网络意见,忽略核查事实。因而研究者指出,传统媒体在微博时代更应该坚持新闻专业主义,需要有超越于网络舆论、网络议程设置之外的关注视野。同时还要注意到,在职业新闻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力量的较量,新闻职业道德往往是被最先放弃的“那一个”。这与我国整体的社会环境和道德意识薄弱有关。

  今年因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而在中国一度“谣盐”四起,引发学界的探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舆情组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认为,此次“谣盐”的传播路径,主要是通过传统的人际口头传播、电话和手机传播,微博等新媒体并不是主要的流言传播渠道。而且,在抵制“谣盐”的整个过程中微博显示出了积极的作为。这一实证研究为“微博与谣言有天然姻缘”的想象作了一次“基因修正”,微博机制对谣言的“自净化”功能得到关注。

  ●关于政务微博与“网络问政”的问题受到关注

  就政务微博的现状,研究者指出,网络问政主体不均衡,多局限于网民问政于官,官员问政于民的局面没有形成,问政信息流向主要是网民流向官员,官员多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网络问政形式局限于问答式帖子,缺乏多样立体化的问政形式;网络问政效果取决于官员和部门的思想开明而并非制度制约,没有形成普遍的网络问政绩效考核机制。这需处理好三个关系:公关与服务的关系、发布与参与的关系、突发与常态的关系。

  ●乔布斯的去逝引发学界关于传播科技的反思

  2011年是著名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诞辰100周年,这年,苹果电脑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离世,引发学界关于传播科技的反思。

  研究者指出,现在宽泛地以麦克卢汉的学说为基础,并加以发展,已经构成了不同于简单乐观主义技术论的另一个取向,其结论和分析趋向多元,其中警惕技术对人的控制,尤其令人关注。而纪念乔布斯,不仅是因为他创造了一个真正意义上富可敌国的商业组织,更重要的是,他给了我们一个延伸的工具。而至于究竟工具是我们的延伸,还是我们是工具的延伸,则需要我们去缅怀和反复咀嚼麦克卢汉。

  (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1】【2】【3】【4】【5】【6】

友情链接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