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政策网

粮油茶糖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反馈

湖南嘉禾县“卡”住公务消费里的腐败

时间:2013-07-29 来源:  作者:

核心提示:近年来,公务消费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地方政府,如何在执行好预算的基础上严把公务消费关?湖南省嘉禾县通过大力推行公务卡制度,用有迹可循、标准刚性的刷卡消费代替现金交易,遏制了该领域的奢侈浪费和贪污腐败问题,让公务消费做到公开、阳光、透明。
每次出差,湖南省嘉禾县的干部王铭都要在心中掂量掂量:这笔开支能通过报账吗?有一次,因为出差食宿消费超标,超支部分最终由自己埋单。
在嘉禾,和王铭一样“慎重”的干部如今并不少见。
嘉禾县已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让每笔公务消费都留下“足迹”。今年,该县又将公务刷卡结算制度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相结合,在推行定点接待、按标准消费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管控,将菜单、客人数量与刷卡小票对应,把接待费用控制在人均30元以内,并取消了现金报销,严格禁止签单、赊账等行为。
“公务卡结算在确保支出公开透明的同时,有效‘卡’住了公务消费里的腐败,‘卡’出了好风气。”嘉禾县委书记赵宇告诉记者。
全县预算单位公务消费步入“刷卡时代”
2011年,嘉禾县新农合办主任刘某案发。刘某虚开发票套取现金、贪污公款,涉案金额4.29万元。
竟然侵占群众的救命钱!嘉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从刘某案中找教训、堵漏洞。“刘某落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空子’可钻。”嘉禾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陈潜剖析。
作为基层干部的王铭,也给出了类似的答案。因为工作需要,王铭经常出差,他的一个切身体会是,以前出差报销的“操作空间”很大,立个名目、开张发票就可以回单位签字报销。他所说的“操作空间”,实际上就是制度“漏洞”,就是“空子”。
彼时,嘉禾县尚未启动公务卡结算工作。而传统公务消费的“先开支后报账”现金支付模式的弊端则日益显现出来:管理、监督缺位;存在多开、虚开发票的情况;更有少数单位通过该方式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账外账。
“虚开发票肥了部分人和少数单位,却损害了国家利益。”改革财务报账制度的念头浮上陈潜心头。恰在此时,国务院、财政部、省纪委将“公务卡结算”作为一项加强公共财政管理的创新做法进行推广。
有了政策支持,加上革除传统公务消费模式弊端的决心,嘉禾坚定地走上了公务结算改革之路。
为保证制度设计周全,当地财政部门在调研基础上,结合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实际情况,先后出台了《嘉禾县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结算试点方案》及《嘉禾县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管理办法》,划定公务卡结算的范围,即预算单位日常公用支出和零星购买支出及预算单位人员的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等支出。
在完成对公务卡结算系统的前期准备和测试工作,以及对试点单位的政策培训和公务卡系统操作培训后,嘉禾县试点发放了386张公务卡。这些公务卡有透支额度,享受银行最短25天、最长56天的免息,卡的法律和经济责任由个人承担、无须单位担保。
嘉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笔公务卡消费业务报销支付成功,标志着该县公务卡结算系统成功上线运行。随后,按照“先县级、后乡镇,先试点、后扩面”的实施步骤,该县对县检察院、环保局、物价局、嘉禾一中和司法局等试点单位实施了公务卡改革。嘉禾县要求,试点单位公务卡支出比例必须占其公务总支出的25%以上。此后,这一红线逐年拉高。
2012年,嘉禾在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公务卡结算制度,实行公务支出刷卡消费。截至目前,该县共发放公务卡2459张,所有预算单位全部实行公务卡结算。
嘉禾,步入“刷卡时代”。
“卡”住腐败从“卡”随意性开始
7月5日,记者跟随嘉禾县纪委的干部,体验了一把“结算之旅”。
县纪委办事员在一家超市购买了一批文具,刷卡865元,拿到了小票和发票。与此同时,在县财政局国库管理局,工作人员李旭玲已经在电脑上看到了这笔消费。随后办事人员来到单位,将发票和小票按程序报账。对账时,财会人员将交易凭条作为会计原始凭证入账,同时查实并核对刷卡开支的时间、地点、金额等消费信息。“只要凭条和发票额度一致,开支不超标,我们就会盖章,快的话当场可以转账。整个过程实现了封闭运行,快捷高效。”财会人员王文红说。
“上次我到长沙出差,酒店服务员看到我刷的卡上有‘公务卡’三个字,又多看了我一眼。”嘉禾县人口与计生委主任雷知先说,“这个细节让我觉得,公务消费不仅受有关部门的监督,也受到了社会大众的监督。”
然而,面对这张方寸卡片,有人欢喜有人忧。个别干部认为,刷了卡还要到银行还款,很麻烦。有的甚至以“刷卡网点少”、“还款不及时会影响信用记录”为由,拒绝用公务卡结算。
“他们之所以不欢迎这张卡,实际上是因为它触及了那些公务消费不透明或者自由裁量权过大者的利益。这张公务卡,‘卡’住了很多随意性。”该县纪委副书记李斌说。
为防止“有卡不用”、“持卡睡眠”现象,嘉禾县将公务卡消费列入“必须使用”的财务支出措施,并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持卡消费单位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座谈讨论。他们很快意识到,持卡消费是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愿望、社会有期待,虽然多了束缚,但更多地是保障和保护了干部。
“凡具备刷卡条件的,一律要使用公务卡结算,否则财务不予报销。”陈潜介绍,除了扭转思想观念,嘉禾县还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公务卡改革领导小组,将改革工作纳入全县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强力推进,确保落实到位。
为改善刷卡环境,该县在改革的同时,全力优化刷卡环境,督促各代理银行指导商家安装POS机,增加POS机布设的数量和密度。
“在公务卡制度执行中,对拖沓不办、办而不力的单位,县纪委将约谈其主要领导。”陈潜强调。
公务卡能“卡”住什么、“卡”出什么
雷知先是公务卡的老用户了,由于保持着良好的信用记录,他的授信额度已经逐渐提升到5万元。
对王铭来说,与以前使用出差费用需经过借支、领钱、还款等繁琐程序相比,如今刷卡支付后拿交易凭条和发票直接到财务报销确实方便多了。“不管在省内或省外出差,我们都在指定宾馆,按差旅费限额刷公务卡,是什么费用就是什么费用,是多少钱就是多少钱,时间、地点、金额等信息在账单上一目了然。”王铭感叹,“用公务卡结算透明度高,财务也爽快多了!”
越来越多的公职人员,正感受着减少现金流通、快捷结算带来的便利。采访中,该县县直单位的一位财务人员告诉记者,以前去采购办公用品,结算招待费、会议费时,每次都要带大量现金,走在路上心里很不踏实,现在凭卡结算就便利安全多了。
2012年,在试点总结的基础上,嘉禾县重点将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交通费等随意性高、易滋生腐败的日常性支出项目纳入县级公务卡结算强制消费目录,切实加强对日常“弹性支出”的规范管理。
同时,通过加大投入,县里引进了专业化的金财工程财政一体化支持平台,并使用科学、智能、规范、细致的软件审核控管系统,对属于公务卡强制消费目录内的公务支出项目进行严格审核,加强对预算单位大额现金申请的审核和监控,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今年,嘉禾县进一步出台规定,除经财政审批同意的特殊项目可使用现金支付外,其他一律要用划转个人卡方式结算,从而使各单位的财务库存现金基本为零,从制度上有力地封杀了“小金库”。
目前,该县的公务卡覆盖范围包括办公费、差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等17项。据该县纪委党风室主任曹家康透露,自公务卡改革实施以来,该县预算单位共压缩行政消耗性开支13%,节约经费3200余万元。
不过陈潜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强制公务卡结算后,没人再敢拿公款去高档消费,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空子可钻。有人在公务消费后,自己刷卡报销一部分,要企业报销超支的部分,将来可以继续扩大公务刷卡覆盖面,将这种结算方式推广到企业。也有人吃回扣,甚至恶意套现,对此应加强教育,同时配套出台惩戒制度。还有的单位出现“越到上级越不需要”的情况,一把手从来不结算,公务消费由下属结账,财务也不敢不报销,这就需要从考核上加以完善。
“这些问题单靠一张卡是无法彻底解决的。”陈潜强调,“制度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友情链接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