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勇:应当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
时间:2010-08-16 来源: 作者:
发展中国论坛副主席、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在“2010发展中国论坛——中国城镇化的问题与对策”专题上作《城乡结构:应当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主题演讲。
内容提要:本文研究认为,中国未来30年,特别是未来的10年中,发展道路选择方面,除了正确处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外,最需要调整的四个重要方面是:适合国情地加速城镇化,扩张第三产业,促进小企业的发展,实施赶超型的科技进步战略。
笔者认为,中国发展中的最大的结构问题是城乡结构扭曲。目前中国经济社会诸多问题的一个深层次根源在于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滞后15—20个百分点,未来应当加速推进城镇化。然而,很关键的是,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究竟怎么走?东亚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农村人口从就业、收入和居住方面,较为体面地进入了城市;印度和拉美则用贫民窟的方式解决农村人口进城留得下的问题。而中国过去30年的城市化与东亚和拉美相比,未来也有其很大的风险:农村人口进得来,留不下;人口在城乡之间、在全国各地,剧烈流动;家庭不能团聚,代际和夫妻之间分离;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要比城市快;80后、90后和未来的21世纪后,即使在城镇没有住房,工作不固定,也不会再回到农村,成为城镇中影响社会稳定的大规模漂移人群。
在发展大城市,还是发展中等城市,还是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方面,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志。而是决定于创业及劳动者发展和就业机会、工资水平、进入城市成本和在城市中生活的成本等因素。都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怎么布局,应当由市场机制来调节,政府只能是加以引导。
应当改革户籍和人口管理制度,彻底实现人口的自由迁移和居住;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法定期限的公民,都有享受同等城市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利;从根本上改革土地住房、地方财税等制度,让迁移人口能从农村顺利退出,在城市有体面的住房。
2040年时,即使按照每年国民经济最低增长速度5%计算,不考虑人民币升值,人均GDP会达到14375美元。这个发展水平的城市化率至少应当在90%;因此,中国城市化会加速,今后30年将会以每年1.5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2040时,中国将会有6500—7500个城市,目前许多镇,会发展成城市。
2040年时,城市和城镇用地将达2亿亩,村庄整理会节约出1亿亩土地。考虑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住宅只能作为居住消费品,人均居住面积在容积率3的格局下只能为40平方米左右;为了避免城市中的两极分化,政策上应当防止15%的人积累房产,出租给85%没有自己房屋的人群。对城市居民的住宅进行分类解决,高收入的人群,完全由市场调节;中等收入的人群,由市场调节解决,但是政府要控制房价与收入增长相适应;很少一部分低收入人群,由政府提供住宅。避免出现印度和拉美那样的贫民窟现象的关键是:农民能变现地退出农村中的耕地和宅地等资产,城镇中就业较为充分,收入增长较快,房价和地价的增长慢于收入的增长速度。
笔者认为,中国发展中结构扭曲的第二大问题,便是与现有的发展水平相比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按照3000美元以上人均GDP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比率低了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比率低了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的低比率,是中国就业困难,GDP劳动分配率低,GDP能源消耗和排放高,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等问题的一个深层次原因。解决中国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一个关键是发展和扩张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与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发展第三产业,从战略上讲,首先,要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其次,应当制定第三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并且行之有效地加以实施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