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全国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7日发布的数据,“十一五”期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整体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但消费意愿有所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去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9元,比2005年的10493元增长8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0%,年均实际增长9.7%。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等各分项收入均保持快速增长。
去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3708元,比2005年增长75.8%,年均增长11.9%。2005年以来,各地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事业单位陆续实施绩效工资,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规范公务员工资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水平均有明显提高。
另外,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达到5092元,比2005年增长92.1%,年均增长13.9%。
“十一五”时期,国家不断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政策,逐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不断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提高保障标准,切实解决离退休人员和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难,促进了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稳步增长。
去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达到520元,比2005年增长169.7。统计部门认为,2005年以来,城镇居民的利息收入、股息与红利收入、其他投资收入以及出租房屋收入均有大幅增长,从而促进了财产性收入的高速增长。
统计显示,“十一五”时期,各级政府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对中低收入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有效促进了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同时,高低收入组间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这表明收入差距过大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十一五”时期,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稳定增长,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从2005年的36.7%下降至2010年的35.7%。这标志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统计还表明,过去五年,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有下降的态势。去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70.5%,比2005年下降5.2个百分点。同时,净储蓄率不断上升,去年,城镇居民净储蓄率为11.1%,比2005年上升7.6个百分点。
统计部门分析认为,“城镇居民净储蓄率上升较多,消费意愿有所下降。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仍是未来需要继续关注的问题”。